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ID:37307969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1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1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2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3页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例谈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摘要: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本文从语文教材《雨点儿》出发,挖掘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情感教育,剖析了“感恩”一词,并分析了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从学校教育出发,试着探讨一套改善学生感恩心理的方法。关键词:雨点儿感恩感恩意识学校教育一、《雨点儿》教材分析(一)、课文内容分析《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

2、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花更红了,草更绿了这种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揭示了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告诉学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二)、教学目标分析1、基本目标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通过个性化学习,感知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体会植物对雨点儿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有了雨点儿,花更红了,草更绿了,雨点儿是植物生长的粮食,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雨

3、水的浇灌。正因为这样,植物要感谢雨点儿的帮助,没有雨点儿,就没有红的花、绿的草。没有了红的花,绿的草,就没有我们眼前美丽的景象,所以我们也要感谢雨点儿。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如此的美丽景象,都源于我们清澈的眼睛,我们更应该感谢给予我们双眼的父母。二、关于感恩(一)、感恩的内涵1、感恩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2、感恩

4、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常言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淳朴民风。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儒家经典著作中感恩的准则也比比皆是。这些都集中地反映了古代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没有感恩意

5、识,就丧失了做人的起码道德。(二)、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分析当前,一些中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问题较为突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却在肆意破坏着朝夕相处的环境;面对父母的哺育之恩,孝心和赡养观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已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不能与人为善,只知被爱,不知回报。虽然表现各异,但都是“要求和索取”大于“感激和报恩”。实质是感恩意识在逐渐淡化,极端利已主

6、义、个人至上思想乘虚而入。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中学生道德理念的严重缺失,失去了感恩之心呢?其实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社会、老师是笔,我们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孩子们就会成为怎样的人。我们认为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难辞其咎。1、影响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受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还是认为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不重要。因此为了孩子用功读书,取得好成绩,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但是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引导和教育却忽略了。所以,孩子根本不

7、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认为自己的任何作为都是理所当然的。2、导致道德缺失的社会因素社会处于转轨换型时期,一些基本的人之常情在道德缺失下遇到挑战。人们普遍太关注自我,不在意与别人的关系,也不在意社会的发展,渐渐地淡忘了我们永远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经济发展,生活优越,中西文化碰撞,传统新潮交绘,其中一些不良现象、无德行为,对中小学生起着无形的浸染作用,久而久之使之人格素质降低,感恩意识丧失。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领域不断扩大,各种媒体、网络给中学生提供的思考问题的参照与过去大不相同,于是在他们心中觉着“优秀传统是老古董了,无价值

8、了”。此外,社会上各种腐败之风、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消极思潮,不断侵袭与冲击中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的辨别能力受到极大影响。3、忽视品德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现在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高考指挥棒和社会就业的压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多看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品德教育。在这种极端功利心态左右下,形成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