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炼字之妙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

ID:37309423

大小:3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1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_第1页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_第2页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_第3页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_第4页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炼字之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炼字之妙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不啻是天造地设。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为后人广泛采用。宋人周邦彦“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王实甫《西厢记》“柳丝长,玉骢难系”、“柳丝长,咫尺情牵惹”等以柳条写离情,都是与这句诗的写法一脉相承的。妙句赏读: 1、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尚。它

2、们在嶙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相互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咽”字绘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幽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冷”字绘日色,以感觉写视觉,融孤寂之情入阴冷之景,妙化无垠,诚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所以说,第三联两句中的“咽”“冷”二字,精炼传神,堪称“诗眼”。题龙阳县青草湖元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

3、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两句中一个“老”字不可轻易放过。秋风飒飒而起,广袤无垠的洞庭湖水,泛起层层白波,渺渺茫茫。那景象,与春日中轻漾宁静的碧水比较,不给人一种深沉的逝川之感吗?诗人悲秋之情隐隐而出。但他故意不用直说,而塑造了一个白发湘君的形象,发人深思。传说湘君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那是够悲切的了。而今日萧瑟之秋景,竟使美丽的湘君一夜间愁成满头银发。这种新奇的构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样的触目惊心了。客观世界如此,诗人自己的迟暮之感、衰颓之意,自然尽在不言中了。一个“老”字,融情入景,

4、真可谓达到神而化之的地步。华子岗唐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这一联写云光、山翠。云光,指落日的余晖。“侵”,有逐渐浸染之意。“云光侵履迹”,不仅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照下一步步下行的生动情景,也写出了夕阳余晖逐渐消散的过程,引导读者去想象那苍翠的松林在余晖点染下富于变化的奇景。可谓“一字落下,境界全出”。如果换成“映”、“照”等字,那就缺乏韵味了。“山翠”,指苍翠欲滴的山色。用一“拂”字,增强了动感,使人想见那山色是如何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侵”和“拂”都可说是“活字”,使句子活了,全诗活了,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

5、迹,轻拂着诗人的衣衫,表现了对诗人眷恋不舍的深情。而这,正折射出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使诗人对华子岗的美好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唐代: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苏轼《赤壁赋》中有“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但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适,故李白也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中“月色”用一个“赊”字,似乎这湖光山色之美景,是有主人的,就将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拥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风等等无价

6、之宝,当然这个主人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有了娓娓对话,十分亲切。这种别出心裁的拟人化手法,是高人一筹的。端居唐代: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一联中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

7、“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