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

ID:37316554

大小:258.3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10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_第1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_第2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_第3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_第4页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海珠区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而出当,正处在B.非战之罪也过错C.亡其两骑耳失去,损失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介词,表被动直1、故木受绳则直《劝学》挺直(动词)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荀子·劝学》笔直,不弯曲(形容词)5、直栏横槛。《阿房宫赋》竖。与“横”相对。跟地面垂直的。(形容词)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公正,不偏私。(形容词)3、直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只;仅仅(副词)4、直走咸阳。《阿房宫赋》一直(副词)7、直夜溃围而出《项羽本纪》当,正处在(介词)8、系向牛头充炭直。《

2、卖炭翁》价值(名词)罪1、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作恶或犯法的行为(名词)2、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过错(名词)3、汝今何罪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犯错(动词)亡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失去,丢失;2、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逃跑的人;(名词)3、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灭亡;4、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逃亡;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传序》)使……灭亡;6、是以肠一日而九迴,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报任安书》)失去,丢失;

3、7、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通“无”,没有;被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通“披”,披发;2、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施及,加于……之上;3、项王亦身被十余创。(《史记·项羽本纪》)蒙受,遭受;4、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介词,表示被动;5、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音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于是项王乃上马骑②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B.①汉骑追者数千人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①不忍

4、杀之,以赐公②具告以事【乃】(一)用作副词(1)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项脊轩志》③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报任安书》④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报任安书》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2)①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3)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二)用作代词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②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伶

5、官传序》)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乃(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于是”等。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用作代词(二)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者1、①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状》)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2、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或许跟上面说的

6、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3、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4、①邠人偷嗜暴恶者(《段太尉逸事状》)②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③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5、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6、①今者有小人之言(《鸿门宴》)②今者出,未辞也(《鸿门宴》)③今者项庄拔剑舞(《鸿门宴》)④曩者辱赐书(《报

7、任安书》)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不必译出。7、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②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④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⑤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报任安书》)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8、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②客何为者?(《鸿门宴》)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等。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