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

ID:37317699

大小:1.39 M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1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_第1页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_第2页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_第3页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_第4页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定向井轨迹跟踪与评价—吉301C井为例郭旭东(勘探公司油藏评价项目部)摘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深入,本年目前定向井或侧钻井不断增多,钻探定向是挽救失利井和减少施工的有效方法。对区域地质特征和已钻导眼井的分析,为定向井现场钻探提供关键信息是定向井轨迹跟踪的关键。本次针对吉301C侧钻井进行地质和工程方面的分析,对靶点进行超前预测,认为侧钻方向岩性变粗含油气性变好,储层含砾可能对致密砂岩成藏有利,同时吉301C井实际轨迹和设计轨迹符合较好,轨迹在靶点区域内成功中靶。关键词:定向井沉积相井斜方位靶点1、地质1.1定向井钻前准备定向井钻前准备工作首先是要收集尽可

2、能多的资料,包括区域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周围钻井情况等,如吉301井,完钻井深,层位处理复杂的基本情况等1.2随钻地层对比随钻地层对比分析是对轨迹跟踪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对随钻可能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说明,找到可能的原因,为钻井现场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1.3参数计算合理水平井井身轨迹就是在最大限度的在油层段内钻井,对地层倾角的准确是提高水平井油层钻遇率的关键。当钻头出同一地层重新进层后,同一层岩性就会重复出现,根据同一层界面在不同位置垂深差和水平位移差,与地层界面组成的三角形,使用反三角函数可以确计算出地层倾角,可分为地层上倾、下倾两种模式BC=

3、sinβAB;CD=AB*tanθsinβ;地层下倾:真厚度<视厚度<斜井厚度地层上倾:真厚度<斜井厚度<视厚度2、工程2.1定向井轨迹控制要点第一阶段:打好垂直井段要求实钻轨迹尽可能接近铅垂线,即井斜角尽可能小。第二阶段:把好定向造斜关造斜点地层稳定,可钻性强。第三阶段:跟踪控制阶段从造斜段结束,至钻完全井,都属于跟踪控制阶段。井眼轨迹控制的实质,就是不断地控制井眼的前进方向。井眼方向由井眼的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来表示。2.2.井眼轨迹控制要求既要保证中靶,又要加快钻速。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在实钻过程中,不断了解轨迹的变化发展情况,不断地使用各种造斜工具或

4、钻具组合,使实钻轨迹离开设计轨迹“不要太远。“不要太远”一词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如果“太远”就可能造成脱靶,成为不合格井;另一方面如果始终要求实钻轨迹与设计轨迹误差很小,势必要求非常频繁地测斜,频繁地更换造斜工具,必将大大地拖延时间,增加成本,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井下复杂情况,得不偿失。2.尽可能利用地层的自然规律。种种地层因素导致钻头的不对称切削,或引起井斜变化,或引起方位漂移:地层可钻性的各向异性:平行层面方向与垂直层面方向,地层可钻性不同。沿垂直地层层面方向,可钻性发生变化;沿平行地层层面方向,可钻性发生变化;在轨道设计和轨迹控制过程中,尽可能利用这些

5、自然规律,减少利用工具进行控制的时间。2.3吉301井轨迹控制评价目设计轨迹较实际轨迹吻合较好,略微偏高,由于方位稍大引起方位引起得误差从4258米预测中心靶点位置为MD4416m,实际中靶点在4385左右(低边),降斜过程中方位变化过大引起。3.总结(1)随着勘探开发程度深入,本年目前定向井或侧钻井不断增多,需要加强对定向井和侧钻井深入研究和认识。(2)定向井地质分析要有预见性,收集多方面资料,为现场提供相应得信息,尽可能得避免复杂事故得发生。(3)工程方面要及时对比实钻轨迹和设计轨迹差异,做到实钻和设计“不要太远”,同时对钻前轨迹及时预测,提高中靶

6、概率。(4)吉301C井目前已经钻至目的层,侧钻轨迹和设计符合较好,已经成功落在靶点区域内,下步继续监控轨迹保证该井顺利完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