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

ID:37350885

大小:47.4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_第1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_第2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初探  摘要: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一些这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提问方式    一、提问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

2、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问要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者应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

3、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3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要灵活多变,引人入胜  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

4、假如我们把问题以“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小橘灯》中写道: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让学生分析小姑娘话没说完的原因,可以这样问:“小姑娘话没说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继续问:“既然知道爸爸的去处,为什么不直说?”有的学生会说“怕别人知道”“当时不方便说”,在这个时候,就可以提出关键的一问:“文章这样写小姑娘,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很明显,因为有了前面第一处的“曲问”,

5、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小姑娘在此处“机警”的性格特点。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提问要注意选准角度,化难为易  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来提问,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例如:《项链》一文中“路瓦栽夫人的悲剧是怎样造成的”3这个问题,就显得太大,学生难以理解。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理解文章中的两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些年来我忍受着许多苦楚,……而且都是因为你!”路瓦

6、栽夫人的遭遇是不是因为丢项链这件小事?是不是因为佛来思节夫人?然后架梯设题,就可以推论出她的悲剧来自个人,来自本阶级和那个资本主义社会。  总之,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才能娴熟自如地驾驭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走出一条有独特风格的语文教学之路。教师在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

7、径。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