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

ID:37352567

大小:5.67 MB

页数:147页

时间:2019-05-22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_第1页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_第2页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_第3页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_第4页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姓名:于德宪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指导教师:陈清20080604摘要管理系统是对传染病疫情适时监控、预警、快速反应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的发展、变化,使疫情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使有关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闻内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媒介监测对于登革热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媒介伊蚊的监测主要采用幼虫监测法,指标为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等;2005年5月提出的《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将诱蚊诱卵器列为伊蚊的监测方法之一,但

2、应用还不广泛。数据信息的管理是传染病监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2004年之前,我国传染病疫情信息主要由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纸质报告卡,通过邮寄或电话方式向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由其按全国统一的软件录入计算机的逐级上报的模式;从2004年元月开始,国家卫生部规定所有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一些重要传染病疫情全部通过联网数据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但一些虫媒传染病如登革热等的媒介昆虫监测资料由各监测单位自行管理,并不统一上报。在预测预警方面,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对登革热流行进行预测预警。有相关研究认为

3、,伊蚊房屋指数、容器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较高时,登革热流行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全球多数国家主要以这些指标作为登革热流行前的预警指标,我国要求平时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20以下,而登革热流行时,则要求迅速将其控制在5以下。我国现行的伊蚊监测方法主要为幼虫监测法,这种方法最早是用于黄热病媒介埃及伊蚊的监测,存在工作量大,干扰因素多的缺点,也不完全适用于半野栖的白纹伊蚊。它主要是通过对房屋、庭院中积水容器里的伊蚊幼虫、蛹数量进行监测,进而对环境中的成蚊密度进行估算,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建筑主要以楼房为主,庭院和积水容器的数量越来越少,

4、对它们的监测已不足以反映环境中的蚊虫密度。林立丰等设计的新型伊蚊监测工具诱蚊诱卵器已经作为常规监测方法之一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应用,这种装置对白纹伊蚊的特异性较强,但诱蚊诱卵效率并不高。而国外应用较广的伊蚊监测方法——诱卵杯法,也存在不能捕获成蚊和诱卵效率低的缺点。因此,改进传统的监测方II博士学位论文法,提高蚊媒监测工具的诱蚊和诱卵效率,使之更准确的反映环境中的蚊虫密度和带毒情况,是对登革热进行有效预防和预测的先决条件。寻找合适的蚊虫诱引剂是解决方法之一。传统的登革热预警指标主要是蚊媒的监测数据,但仅用该指标预测效果不理想。例如

5、,新加坡自1979年以来房屋指数控制在2以下和巴西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登革热仍不断流行。因为登革热是由媒介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因此环境中伊蚊的密度以及影响伊蚊密度的一些因素如气候变化等都会对登革热的流行产生影响,若想对登革热进行较准确的预测预警,必须在登革热流行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因素、环境因素等建立多因素的预测预警模型。气候变化可以使蚊虫的地理分布范围发生变化,提高繁殖速度,增加叮咬率等而直接影响疾病传播。因此,监测气候因素的变化,进而分析气候因素在传染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将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登革热

6、主要由伊蚊进行传播,而蚊虫密度又受到气温、降雨量、湿度等气侯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进行登革热与气侯因素的相关研究,可以建立基于气侯因素的登革热早期预测预警系统。鉴于上述背景和分析,我们进行了登革热监测方法的系列研究,旨在提高登革热监测的效能与预警水平,促进登革热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科学发展。目的1.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2.筛选有效的诱引剂,提高白纹伊蚊的监测效果;3.分析气候因素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为进一步建立登革热预警模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基于GIS的登革热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采用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

7、限公司开发的SuperMapObjects5.2全组件式开发平台实现系统的构建。以VisualBasic6.0为集成环境,通过Active数据对III摘要象(ADO)、数据访问对象(DAo)和数据环境(DE)等软件工程技术利用SuperMapObjects核心组件实现登革热相关空间数据库的集成,通过调用动态函数库①LL)实现GIS组件功能与数据库程序之间的数据传递和数据表现,并且构成统一的无缝界面。2.不同诱引剂对白纹伊蚊密度监测效果影响的研究2.1诱引剂的准备(1)容器颜色实验:对照组:诱蚊诱卵器中放入l张直径为10cm的圆形

8、滤纸,加入20ml过夜自来水,加盖,标记,备用;杯身黑色组;诱蚊诱卵器杯身上部2/3用黑色塑料包裹,其余同对照组。(2)浸出液实验:大黍组:称取39新鲜大黍叶,剪碎,浸泡于盛有300ml过夜自来水的烧杯中,放在60℃水浴加热2h,然后用纱布过滤,所得液体即为大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