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

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

ID:37364778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_第1页
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_第2页
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_第3页
资源描述:

《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李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微不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重庆北部新区花朝小学李艳13452899967摘要:对于文本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文本,会读出不同的意义。笔者在近二十年的从教历程中不断感受、反思、实践、总结、提炼,探索不同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认为是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关键词:不同视角文本解读“文本”简言之就是“文字”,它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一个个饱含深情的词语,一句句充满灵性的句子组成的。但是文本不是“死板”的文字,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需要我们去解读,去

2、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们不乏看到对文本的解读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现象。作为一名多年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一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没有高屋建瓴谈何指导引领?为此,我在不断总结中发现,立足实际,从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是提高课堂效率,因材施教的有效手段。一、以不同身份解读,定位文本。(一)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来解读文本。作为一个普通读者读文本,仅仅把文本当作文章来读,应读懂文本所表达的意思,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读懂文

3、本对社会、对自己的存在意义。因此,教师研读文本时,需要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认真地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去揣摩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文本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思考文本的意图;用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思考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发挥文本的社会价值,让普通读者认识到文本的可读性。(二)以教师的身份来解读文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把文本当作教材来读,作为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材的范文来解读,要结合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方法、师生对话互动的时机把握等角度来解读思考文本,并且结合自己的解读思考工具性与人文

4、性的有机结合,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让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3(三)以学生的身份来解读文本。作为学生身份来读,要求教师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文本,尊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习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如何,学生解读文本时的疑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都应该换位思考,增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提高处理教材的预见性及自己驾于课堂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从不同方面解读,挖掘文本。(

5、一)抓住文本的字、词,读正确,读通顺。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文本,学生进入文本的第一关卡是生字新词。学生初读文本,知道字、词的音和义,才能正确了解文本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学生进入文本的第二关卡是读通顺。中国古代教学强调断句断义,即是如此。虽然现代文有明确的停顿,但长句的处理上,仍然需要找准正确朗读句子的节奏,让学生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否则,根本谈不上读得抑扬顿挫,读得有滋有味,读得身临其境。(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知道文本所表达的完整意思。每一篇文章由许多自然段为单位组成一个意思表达完整的文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与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构成了文本的结

6、构。从解读每个自然段入手,从每个自然段中提炼出文本的完整意思。当然,文本所表达的完整意思并不是每个自然段大意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每个自然段意思的整合、提炼。(三)重视语境对词义分析的影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解词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水平理解句子大思,然后抓住重点词语,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词义分析成为解读文本的源头。例如,执教《詹天佑》一文,“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对这段话中的“藐视”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文,通过琢磨、思考,他们

7、会很自然地想到“藐视”就是“看不起”。“为什么‘看不起’呢?”通过语境的设计,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从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追根溯源。(四)通过具体词句去体会文章的主旨。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必须依托于文本中的具体内容,揣摩作者通过文本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意图。例如,在执教《掌声》一文,让学生勾画出自己感动的语句,学生很快就找到了“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而持久地掌声”……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英子的内心世界,让其体会掌声给予英子的力量,体会

8、关心、鼓励的力量,这就是文章主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语段领会文章主旨,是解读文本很重要的方法。三、从不同视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