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

ID:37366322

大小:61.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_第1页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_第2页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_第3页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置口咽通气管吸痰法的临床护理【关键词】口咽通气管吸痰护理口咽通气管又称口咽导气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自口咽通气管问世以来它已成为一种显而易见的安全装置[1]。现将吸痰方法及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科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44例危重患者置口咽通气管吸痰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46-92岁,平均年龄为70.15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16例,呼吸衰竭15例,严重肺部感染10例,肺脓肿3例。意识清楚35例,意识障碍9例。1.2

2、材料治疗盘内有型号合适的半硬式一次性口咽通气管,一般为7-11号,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专制的一次性吸痰管10-16号数根,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一套,血氧饱和度监测仪一个,无菌手套数双。胶布、生理盐水1瓶,放于病人床旁。1.3方法置管方法分为两种,一种为直接放置,一种为反向插入法。虽然后者比前者操作难度大,但在开放气道及改善通气方面更为可靠。①4对意识清楚患者操作者应向其做好解释工作,采用反向插入法。取得患者同意后,嘱患者将口腔张大,有义齿应取出,洗净口腔内分泌

3、物后置入口咽通气管,用胶布带将口咽通气管外端固定在患者唇面部以防移位或脱出。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送吸痰管到气管深部,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2]。②对意识障碍者可采用直接放置法。1.4固定传统的固定方法胶布易脱落,再者因胶布紧贴皮肤,粘住病人的毛发而产生不适感,甚至有些对胶布过敏者粘贴处易出现过敏性皮炎或破溃。改进的固定方法,即在口咽管翼缘两侧各打一个小孔,用绷带穿过这两个小孔绕至患者颈后部固定。1.5评价(1)愿意配合,有安全感。(2)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呼吸功能改善,缺氧得以缓解。(

4、3)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4)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2结果44例患者经口咽通气管内吸痰无发生痰液堵塞至窒息,有3例患者病情严重、呼吸抑制造成通气障碍行气管切开术。3护理3.1口咽通气管的选择口咽通气管有多种型号,大小不等,在使用时要因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型等选择合适的型号。较为安全的选择方法是宁长勿短,宁大勿小。3.2体位患者取去枕平卧中立位,肩下垫一软枕,头稍后仰,颈过伸,四肢伸直平放。43.3吸痰时的护理(1)保持管道通畅。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舌根后坠,便于吸痰。采取按需吸痰、适时吸痰

5、的原则,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患者误吸甚至窒息。(2)加强呼吸道湿化。口咽管外口盖一层生理盐水纱布,既湿化气道又可防止吸入异物和灰尘。也可适时经口咽管直接滴入蒸馏水,每天不少于250ml,或在吸痰时将5~10ml生理盐水缓慢滴入,然后吸出[3],也能达到湿化目的。(3)吸痰动作轻柔,送入吸痰管至后咽时待患者深吸气便把吸痰管插入气道内,深度为15-18cm,一般不宜超过20cm,避免插入过深刺激支气管隆突部而引起放射性的心跳骤停。吸痰管由下而上旋转式吸痰,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缺氧。(4)操作时注

6、意无菌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3.4口腔护理昏迷者,口咽管可持续放置于口腔内,但每隔2~3h重新换位置,并每隔4~6h清洁口腔及口咽管1次,防止痰痂堵塞,以免造成黏膜压伤、坏死。每天更换口咽管一次,换下的口咽管用2%碘伏液浸泡消毒30分钟,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晾干置于吸痰盘中随时备用。清醒患者每次吸痰完毕均取出口咽通气管,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3.5健康教育(1)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置口咽通气管的目的、意义,便于配合操作。(2)操作中指导患者正确体位,及时关心患者是否舒服,重视与患者交流,避免患者紧张,

7、影响插管。(3)操作后指导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或感觉导管不稳应及时向医护人员反映,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4体会4.1保持呼吸道通畅置口咽通气管可防止舌根后坠,便于吸痰,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4.2刺激咳嗽反射较强吸痰管由口咽通气管内插入的深度较鼻腔深5-6cm,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更强,使呼吸道深部的痰液能咳至上呼吸道,利于痰液吸出。44.3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置口咽通气管吸痰,减少了对鼻黏膜的刺激。4.4吸痰过程可不断给氧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可给予鼻导管吸氧或加大氧流量,吸痰过程可不断给氧。综上所述,经口咽通气管

8、吸痰法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强组织氧和作用,改善通气功能,控制肺部感染,预防并发症发生。正确应用口咽通气管,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节省急救人员的体力,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参考文献[1]梁静涛.口咽通气管误入气管2例报告[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2):124.[2]殷磊.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护理学基础,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69.[3]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