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

ID:37369907

大小:384.0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2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_第1页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_第2页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_第3页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_第4页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文学研究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陈占彪复旦大学中文系【摘要】鲁迅与外国作家关系的钩沉和分析,基本上都得到了国内外鲁迅研究者细排密查般的梳理。但是,由于关于鲁迅与夏目漱石的关系的资料不甚丰富,这给研究者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造成了困难,本文运用比较全面的史料,着重考辨了鲁迅与夏目漱石先后在东京西片叮住过的一所住宅,进而分析了他们的艺术世界里呈现出的一些相似特性,最后从当事人的回忆和研究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确存在着文学意义上的关联。这也许能为鲁迅艺术世界的外国文化渊源提供一个新鲜参照。【关键词】鲁迅夏目漱石

2、关系考辨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轻妙而温婉的<虞美人草>一出手就受到读者的痴新做,登在俳谐杂志(子规>(Hototogisu)-L的<哥儿>迷,这些热心的读者中有一个名叫周树人④,他是来(Bocchan),(我是猫>(Wagahaiwanekodearu)诸篇,自清国的留学生。(虞美人草>是夏目漱石继以诡谲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湖艺术的的笔法,泼辣的内容而一炮打响于文坛的成名作(我主流,当世无与匹者。是猫>之后,其在文学上的另一重要收获。夏目漱石——鲁迅声名日隆,然而,贪心的房东便将房租从每月的27元抬高到30元,随后又抬高至35元,1

3、907年9月,东京西片町夏目漱石一气之下搬离了这里。大约半年后,1908年的春天,这所住宅的主人1907年(明治40年),<朝日新闻>社怀着求贤要迁居大阪,许寿裳找到了这所住宅,“预备租住,只若渴的心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文坛正红的夏目漱是费用太大,非约几个人租不可,于是来拉鲁迅,结石提出的诸多要求,于是,40岁的夏目漱石在世人果是五人共住,就称为‘伍社”~,这五名年轻的清的不解和诧异中弃去了东京大学尊贵的教职,正式国留学生就是周氏兄弟、许寿裳、钱均夫,朱谋宣。加盟<朝日新闻>社。在这里,他们“同往章先生处听讲;同往读德文东京本乡区西片町十番地乙字七号,这所住宅呀,——

4、那时俄文已经放弃不读了;颡事访神田一带“的确不错,也是曲尺形的,南向两间,西向两问,都的旧书铺,同访银座的规模宏大的丸善书呀。”⑤然是一大一小,即十席与六席,拐角处为门口,另有下而,对每月三十三元的鲁迅来说,“官费本来有限,这房几间”Q),“规模宏大,房间新洁而美丽,庭园之广,么一来自然更是拈据了,有一个时候鲁迅甚至给人花木之繁,尤为可爱。”②1906年12月,夏目漱石迁校对印刷稿,增加一点收入。”@此外,鲁迅还同周作居到此。在这处华美的住宅里,他写出了自进(朝日人一起翻译域外小说。这些从国里的沉闷和压抑新闻>社之后的第一部作品<虞美人草>,并于1907中逃脱出来的年

5、轻人过着快活而自在的生活,可惜年6月23日至10月29日连载于《朝日新闻》上。妤景不长,因为中途有人退房,租金颇难维持,快活60日本研究。2006年第3期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鲁迅与夏目漱石关系考辨十个多月的“伍舍”生活遂告终结,许寿裳曾写r一刺性驳词中表达了对现世的厌恶和人性的失望。狗首诗来怀念这段快乐时光,诗云:“‘荷尽已无擎雨说,“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壶中好景长追忆,最是朝颜泡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露时。”和奴;还不知道⋯⋯”这种以动物的眼光来看人的手夏目漱石(1867—

6、1916)与周树人(1881—法.与其说是写作技法上的独创,不如说是作者对所1936),一个是业已声名显赫的日本文坛巨子,一个处当下社会罪恶的忧郁和挞伐。是苦闷敏感的异国求学的弱国青年,日后成为中国又如《野草>中的(死后>一文与<十夜梦>中的现代文学与文化的奠基者,就在西片町这所华美而《第八夜》,前者是通过我这具“运动神经”已“废灭”,典雅的住宅里擦肩而过。“而知觉还在”的死尸为观察点,展示了一幅在安葬“我”的过程中人们的言行举止的诡异图景,而<第八作品中的精神邂逅夜》,刚样是以在理发店中“我”前面的“镜子”为观察点.客观地、冷静地、细致地、如实地描写出镜里发生这只是

7、日后对中日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两位文的事情,这里“镜子”不仅是观察的一个视点和道具,坛巨子一次不经意的、但又不完全的邂逅。在他们更是一种写作的态度和手法。这两部作品都是从固各自的作品里,出现了一种精神邂逅。他们的一部定的视点如实地映照出现实中发生的一系列看似不分作品无论是在写作技法和形式表现上,在题材选相关的生活片断,于是这两篇作品就显得同样冷静、取和形象塑造上,还是在个性气质和思想内涵上,都自然。零零星星地、隐隐约约地闪动着某些相似之处。不其次,在题材选取和形象塑造上,他们的作品呈知这是一种心有灵犀的巧合,还是一种点石成金的现出某些相似性。1927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