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

ID:37378743

大小:384.3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2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_第1页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_第2页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_第3页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33卷第1期新疆石油地质Vo1.33.NO.12012年2月XlNJIANGPETROLEUMGEOLOGYFeb.2Ol2寻找新油气藏的理论和方法张之一,董会,王亚兰(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摘要:石油深部起源理论认为,石油、天然气与金属矿床一样都是地球排气作用的产物。含油气盆地的演化与地球外核的排气及表面的升降变化相呼应,表明含油气盆地的深部构造本质。石油及天然气形成于地球排气作用出现冷分支的新生代,明显表现为热液期后的特征。油气以垂直运移为主聚集在流体动力学构造圈闭以及与此

2、有关的地层、岩性圈闭中,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这些理论为寻找新油气藏指明了方向。中国含油气盆地的特点是盆地基底深,沉积地层厚度大,故在已发现油气藏以下地层直至基底内部都有望发现新的油气藏。在新构造运动活跃、深部脆性岩石发育、具有良好盖层形成圈闭的地区,应首先采用深部地震对以构造裂隙油气藏为目标进行勘探。需要指出的是,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对于查明深部断裂、高孔隙带和裂隙带是无能为力的,亟需开发非传统的地震勘探方法,此外,还可结合遥感、地球化学、张量分析、放射性、形态构造模拟等方法。关键词:地球排气作用;流体

3、动力学构造;热液期后;构造裂隙油气藏;深部地震勘探;高孔隙带;高裂隙带文章编号:1001—3873(2012)01—0113—04中图分类号:TE122.12文献标识码:A空间内。再加上蒂索的后生成油论把油气的分布限制1石油深部起源理论的提出在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使得油气勘探的领域十分狭目前,中国每年依靠进口石油量达到总需求量的小,不敢越雷池一步,形成作茧自缚。55%,国内石油勘探进展缓慢,石油产量的增长,已不实际上,所有已发现的油气田都是遵循了背斜构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对中国含油气远景造理论才

4、取得成功的。中国的石油勘探成就也离不开失去信心的主要思想根源是过于信赖“生油岩”理论。构造成藏理论。这个理论100多年来一直占居统治地位,至今其内容“石油深部起源”理论是一批受过石油有机成因没有太大的改变。20世纪7O年代,B.P.蒂索等提出——生油岩理论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地质学家们所创了干酪根在后生作用阶段转化成石油的理论,更进一立的,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因步确定生油岩是在成岩以后开始有石油的形成,这个而摒弃了生油岩理论,开辟出一条探索真理的新路,理论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传播。尽管如此,生

5、油岩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苏联的H.A.库德梁采夫教授,n.H.克与自然界实际情况仍然矛盾重重,经不住实践的检鲁泡特金院士、B.B.波尔菲利也夫院士等。这些先辈虽验,干酪根如何转化成石油也存在很多疑问。早在20已作古,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俄罗斯和乌世纪20年代,苏联学者B.几.依萨钦柯就著文证明,随克兰,其他很多国家的地质学家们都沿着先辈开创的着淤泥中水的含量降低到45%一50%,其中生物化学道路继续进行着探索真理的事业。经过几代人呕心沥作用就停止了[1J。生油岩成岩以后干酪根以分散状态血的研究终于形

6、成一个较系统的石油深部起源理论,分布在矿物质点包围之中,在坚硬的岩石中极度缺水不断为地质实践所证实,同时开辟了一个新的地学研的状态下,即使在温度、压力作用下也不可能进行生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创新领域。这个理论在发展过程物化学作用。干酪根演化成石油似乎是一种臆想。在中体现了自我扬弃、推陈出新的精神,如B.B.波尔菲实验室是把生油岩岩石样品磨成粉末经过高强度处利也夫扬弃了自己提出的由植物残体形成石油及长理才抽提出干酪根来,在自然界完全没有这样的条距离运移的论点而发展了石油深部起源的学说。追随件。生油岩的生油过

7、程没有取得过自然界的直接证石油深部起源理论的新一代地质学家们扬弃了H.明,生油岩内尚未发现过自生石油,甚至连生油的痕A.库德梁采夫的岩浆成因说而把其合理的论点石油迹都没有。生油岩的研究对寻找新油气藏的勘探工纵向分布的规律誉为库德梁采夫原理l21。作,其指导意义需要质疑。石油深部起源理论认为,石油、天然气是晚近期中国学者提出的“源控论”指出,在没有生油岩的深部热液流体上升的产物,热液流体沿破裂带上升,地方就不会有油气。这样就把油气勘探限制在一定的在地壳上部及沉积地层中产生流体动力学构造,由于收稿日期:20

8、11—08—22修订日期:2011-07—04作者简介:张之一(1934一),男,北京人,教授,石油天然气地质,(Te1)029—85585952(E—mail)82348636@163.c0m.新疆石油地质形成裂隙、热液交代作用等,使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气作用的热液流体引起的。这个时期主要形成的金属率加大,如有良好的盖层则形成圈闭,作为热液期后矿床是铜、金、银等多金属矿田,而且一直延续到中、的石油、天然气上升至圈闭则形成油气藏。油气具有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