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

ID:37395120

大小:275.3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5-11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_第1页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_第2页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_第3页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_第4页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深一模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及考场试卷的答题规范探讨授课人:龙城高中杨眉一、研究命题者的意图二、研究评卷者的状态一、深一模试卷命题者研究“我命题的个性特点——全国的命题人可能只有我有这个特点——当然是不一般地鲜明:我是把命题当成创作来对待的,具体说,我命的题,上面布满的不仅只是死的考点,而是整张试卷的字里行间都跳跃着一个鲜活的主题和灵魂,强烈的现代知识分子意识和深切的生命体验渗透其间。一句话,是有灵魂的试卷。因此,我以后出书,要从十年来我命的题目中精选一部分放进去,她是我生命的组成部分。”——程少堂(深圳市语文教研员)(一)教师体验:做语文试卷

2、是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体味,甚至是种艺术与美的追求。有位同考深一模的语文老师感慨:“我爱上了2011年深一模的语文试题!”“爱得不得了!”“这一次是我最为自由、张狂、快意、随心的一次!”“天啊,这不是爱,还能是什么!”(二)、通过试题研究命题者的情感“一个人肯付出一生来对一个国家的缺点进行批评,也许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古今的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这样一个批评者能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然而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

3、题是:如何使自己的批评变得真诚并获得逻辑的力量,从而使自己的对手也不得不正视这种批评?”——《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设题:1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B.文章认为,相对于被批评者而言,批评者从乔姆斯基身上得到的启示应该更多。D.乔姆斯基认为自己对美国的批评,与其说是一种敌视,毋宁说是一种认同:因为他认为这是他表达自己对这个国家热爱的最好方式。E.乔姆斯基这样的批评者能否存在,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是否开明的评判标准。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几句犀利的言辞和一副好胆量,就可以变成一个像乔姆斯基一样的无所不在的反对

4、者。“浪漫,成就文人,越浪漫,越有可能造就真正的文人。”“浪漫,乃文人的天性。唯其浪漫,才有文学。什么叫浪漫?浪漫就是感情的全部释放,就是个性的充分张扬,就是天资的完全展现,就是内分泌饱和到临界程度,就是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之中。那些循规蹈矩,只知道等因奉此的,那些按部就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那些点头哈腰,唯信奉本本主义的,那些头脑冬烘的……基本上进入木乃伊境界的文人,既别指望他们浪漫,也就更别指望他们文学。”——《秋江上的浪漫》设题:16.文章说“中国的大文人,必先有大浪漫,才有大文学”,又说“唯其浪漫,才有文学”,请结合文本谈谈成就

5、文学所需要的“浪漫”应该具有一些什么特质。(4分)参考答案:(1)①释放全部的感情;②充分张扬个性;③完全展现天资;④内分泌饱和到临界程度;⑤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之中。(2分。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得1分)(2)①不循规蹈矩。②不等因奉此,不按部就班,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③杜绝点头哈腰,抛弃本本主义。④头脑不要冬烘。(2分。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得1分)(等因奉此:泛指文牍,比喻例行公事、官样文章。冬烘:思想迂腐,知识浅陋,含讽刺意。)“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设题:请用自己的话回答本诗中的“此”字指代哪两件事?为什么诗人只选取这两件

6、事来写?(4分)参考答案:①“此”字指代前两句语意:读起来感到快意的书容易读完,好友相约却偏偏不来。(或“书当快意”时,偏偏“读易尽”,而“客有可人”时,偏偏又“期不来”。)(2分。如果用原诗句给1分)②a.读书、交友历来是文人士子日常生活中最平常而最有意义的事情。b.读书、交友是反映文人精神追求的典型事例。c.运用典型事例,以小见大,为诗作第三、四句的议论张本。(a、b、c三点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心灵的完全自由。获得这种自由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反而是一件难度极高的事:这需要一个人能在任何情况下无懈可击地把握自己,不受诱惑,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

7、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设题:21.文章说,“让心超越在一切名声、金钱、地位的吸引力上,只有极少极少的人可以做到。而杜尚做到了。”你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一思想流派也追求这种超越?其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怎样描述这种超越境界的?(6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

8、,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