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颐 和 园(教案)

18 颐 和 园(教案)

ID:37408934

大小:14.0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18 颐 和 园(教案)_第1页
18 颐 和 园(教案)_第2页
18 颐 和 园(教案)_第3页
18 颐 和 园(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18 颐 和 园(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8颐和园主备人:孟卓见审核人:陈艳复核人:孟卓见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2.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二、简介圆明园相关资料三、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1、学习

2、生字: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2、解释下列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同。  远眺:往远处看。  3、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4、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第二课时

3、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1.以“小导游”的带领“游客”游玩的情景,用图片一幅幅的展示来引导。2.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5.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

4、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6.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同。)  7.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说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8.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体现。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二、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观察

5、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顺序。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具体。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三、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四、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板书:18颐和园      长廊   :             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    佛香阁 :   高、雄伟壮丽(大、美)        排云殿 :   大、金碧辉煌             昆明湖:              静、绿                       十七孔桥  

6、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教学后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