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ID:37410229

大小:1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3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_第1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_第2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_第3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_第4页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新的教材应运而生。新的教材、新的教法,带来的是新的课堂、新的学生等新的气象。如何把课程上好,成为关键问题。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程的要求,实现历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这就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信息技术和历史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和初中历史学科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和方法,提高效率,改变结构,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多学科的

2、知识互动和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师生民主合作,健全学生人格,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么实现信息技术和历史学科课程整合呢?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新课改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可能是彼种教学方法的不足;反之亦然。旧式教学方法对新式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帮助。传统的教学崇尚的是一种“满堂灌”的讲述方式,把所有知识都通过讲解的方式

3、教给学生。而新课程更多的主张探究教学。两者各有利弊,可以取长补短,加以综合。针对不同的课本内容实行不同的方法。比如:高中新课标实验人教版教科书《历史》必修1“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部分对梭伦改革的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是借助于“学思之窗”中的史料来叙述的,十分枯燥难懂,此时如果借助多媒体软件,将梭伦的图像和主张以彩色画面的方式呈现,会缓解学生的枯燥感,另外还可以采取在课件上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等互动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除了教学方法之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关键。俗话说:“万事

4、开头难”,又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好不好,开头是关键。怎样使学生尽快产生学习的欲望,尽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就得看教师在“导入”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时,以电影中火烧圆明园一场戏开始:从富丽堂皇的“万园之园”到大水法遗迹。人类文明的伟大结晶在冲天火光中化为残垣断壁……这是怎么了?又是为什么?教师在短短的两分钟里,营造历史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圆明园,是被雨果称为“人类史无前例的惊人杰作”,中国所谓“康乾盛世”的能工巧匠几代人的成果,这

5、使学生感到喜。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清之精华在圆明园”,看到中国的圆明园被毁,这使学生感到悲。然而圆明园被谁毁?英法联军。这使学生感到怒。然而圆明园为什么被毁?英法联军的借口是因为双方换约过程的冲突,而圆明园是皇家园林。他们要惩罚的是咸丰皇帝。这使学生感到哀。今天象圆明园这样奇迹应该是全人类共同的财产。毁灭圆明园就是在毁灭世界文明!但其背后的原因呢?邓小平说过:“落后就要挨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光,“吊足

6、了胃口”,使学生欲罢不能。这为本课内容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然后老师可以层层剥笋,润物无声中达到教学目标。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演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由于多媒体计算机能够演示声音、图像、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因此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故教师可依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库,制作成自已的历史课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动态的展示变化过程,从而实现传统教学媒材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在对分封制的作用讲解时学生很难

7、理解,如果利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将其做成图会更容易让大家理解。再如在这一单元中,对西汉的中央官制要加以简述,让学生理解皇权的集中,如果用结构图的方法,学生会特别容易理解。借助课件交互功能,突破空间的限制,动态演示历史战争的具体过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过程”时,制作一个Flash课件(一张空白地图、二个按钮代表战争的二个阶段、战船代表英国侵略军)。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按钮,战船就会沿着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走下去,并且会在每一个重要战场闪烁和模拟爆炸声。这样,真实而动态的演示过程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战争的具

8、体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感。另外,在演示课件的同时,创设探究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所谓的探究实践模式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的高级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一种可用于探究与实践的历史情境;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通过任意改变条件、自由旋转图像、比较分析结果,从中找出最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在这种模式中,课程资源呈现出完全的开放性,教学从以教育资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在这种转变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讲授詹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