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

ID:37420537

大小:1.68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5-12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_第1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_第2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_第3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_第4页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外分光光度法副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振-转光谱§1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法简介(IR)基于物质对红外区域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引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分析.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为0.75-1000um,一般说的红外光谱指中红外区的红外光谱2.5-25um(4000-400cm-1)红外光区的划分:近红外光区(0.75-2.5µm)中红外光区(2.5-25µm)远红外光区(25-1000µm)。红外光谱图纵坐标为透光率T%表示吸收强度,横坐标为波长λ(m)和波数σ(cm-

2、1)表示.σ(cm-1)=104/λ(m)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1.辐射光子具有的能量与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2.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等。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偶极矩是表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的一个量。由于是极性分子,电荷分布不均,正电荷集中在一块,负电荷集中在一块,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偶极矩。μ=r×q.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E振=(V+1/2)hV: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振动量子数。1.双原子分子的

3、简谐振动及其频率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分子振动方程式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m1m2/(m1+m2)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直接原因是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键的力常数。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折合相对原子质量Ar越小,则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高,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反之,则出现在低数区。Eg.C–C、CC、CC三种碳碳键的质量相同,键力常数的顺序是三键>双键>单键。因此

4、在红外光谱中,CC的吸收峰出现在2222cm-1,而CC约在1667cm-1,C-C在1429cm-1。影响基本振动频率的因素某些键的键力常数(毫达因/埃)键类型—CC—>—C=C—>—C—C—力常数15179.59.94.55.6峰位4.5m6.0m7.0m波数2500~20002000~15001500≥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500130015002000250030003500C-H,N-H,O-HN-HCNC=N

5、S-HP-HN-ON-NC-FC-XO-HO-H(氢键)C=OC-C,C-N,C-O=C-HC-HCCC=C特征区指纹区1.两类基本振动形式伸缩振动亚甲基: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变形振动亚甲基CO2分子的震动水—非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按照吸收的特征,可将红外光谱分为4000-1500cm-1和1500-600cm-1两个区域,分别称为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基团频率在红外吸收光谱中,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基团存在,并有高强度的吸收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称为特征吸收峰.基团频率区:主要包括X-H、双键和叁键的伸缩振动.基团频率常用于鉴

6、定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因此,基团频率区又称官能团区或特征区.指纹区:主要包括C-X键的伸缩振动和C-H键的弯曲振动.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明显的改变,类似于人的指纹.2-丁醇2-甲基-2-丙醇基团频率主要是由基团中原子的质量和原子间的化学键力常数决定。分子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它都有影响,因而同样的基团在不同的分子和不同的外界环境中,基团频率可能会有一个较大的范围。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影响基团频率位移的因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测定时物质的状态以及溶剂效应等因素。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由于分子

7、间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得到光谱往往不同。一般气态时伸缩振动频率最高,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次之,而液态或固态的振动频率最低。在溶液中测定光谱时,由于溶剂的种类、溶剂的浓度和测定时的温度不同,同一种物质所测得的光谱也不同。通常在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并且强度增大。因此,在红外光谱测定中,应尽量采用非极性的溶剂。内部因素1)电子效应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中介效应,它们都是由于化学键的电子分布不均匀引起的。(i)诱导效应(I效应)。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

8、,从而改变了键力常数,使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位移。例如,一般电负性大的基团或原子吸电子能力较强,与烷基酮羰基上的碳原子数相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