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

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

ID:37426255

大小:19.9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3

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_第1页
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_第2页
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得到用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五种方法,即:留、补、换、改、删。1、留。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2、补。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3、换。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1)宾语前置句。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

2、代常规语序。(2)定语后置。例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3)状语后置。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4)谓语前置例⑨: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句中的“安在”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在主语“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之前了,翻译时要改语序。5、删。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文言文虚词得到用

3、法一、“之”字用法归类   (一)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③ 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④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③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③《送孟浩然之广陵》解释句中“之”字的意

5、义和用法。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4.之二虫又何知        (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        )6.悟已往之不谏        (        )7.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1.句读

6、之不知,惑之不解 (        )12.夫晋,何厌之有       (        )13.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1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二、判断“之”的用法(写选项即可)A、指代人、事、物,译作“他(们)”“她”“它(们)”“这件事”B、指示代词“这”C动词“往”,“到了”“到......去”D结构助词"的"E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F凑足音节,无实义。G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H定语后置的标志。12、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 策之不以其道()无怀氏之民欤?()13、弗之怠()圣贤之道()乡之先达(

7、)当余之从师也()无鲜肥滋味之享()戴朱缨宝饰之帽()口体之奉()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心乐之()乃记之而去()15、古仁人之心()览物之情()先天下之忧而忧()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宴酣之乐()太守之乐其乐也()17、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花之隐逸者()菊之爱()18、山川之美()欲界之仙都()19、春冬之时(),天下之伟观也()五阵之势()20、忘路之远近()渔人甚异之();具答之(),处处志之()。21、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