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7434136

大小:24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23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一高二上学期周末测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为“冗”,称东部民族为“夷”,由“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说明各国自认是统

2、一种族华夏族。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的“共识”材料没有体现;C项“冲突剧烈”材料没有体现;D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血缘。2.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答案】C【解析】-19-“严格的选官标准”表述错误,排除A;“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与题干无关,排除B;材料强调荀子按贤能把儒者划分为“上贤、次贤、下贤”三个等级,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

3、了将儒学政治化,故C正确;“原有等级观念”是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材料有关儒者三个等级的标准突破原有等级观念,排除D。3.北魏孝文帝5岁即皇帝位,重视汉族文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他可能读过的诗句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固时俗之工巧兮,個规矩而改错C.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答案】B【解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是屈原的《离骚》,“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4、是岑参的《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王维的《汉江临眺》。结合北魏的时间,诗句时间在北魏之前的为《离骚》,故选B。点睛:本题是个变相的时间题。先找出北魏的时间,然后比较各个诗句出现的时间,按照时间的先后进行排除。4.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中的“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

5、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19-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在艺术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

6、文人画的主要原因。5.《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等,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相关内容——“以刑辅德”。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题干里董仲舒是在强调“德”和“刑”,即如天之阴阳

7、两面,通过“刑”来辅“德”,二者缺一不可,即体现其“以刑辅德”的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以刑辅德”6.《唐律疏议》规定,子孙在祖父母、父母尚未去世的情况下就和祖父母、父母分家单过(如为祖父母、父母指示则无罪),徒三年……诈称祖父母、父母死,徒三年。这表明唐代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存在轻罪重罚现象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孝老敬亲成为社会行为规范【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唐朝法律中重视子孙对父母和祖父母的尊敬,体现

8、了法律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轻罪重罚”与材料不符;C-19-项错误,一条法律条文不能断定立法的基本原则;D项不选,题干体现的是法律条文的约束,没有体现社会行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