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教语文

于永正:我教语文

ID:37437029

大小:15.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3

于永正:我教语文_第1页
于永正:我教语文_第2页
于永正:我教语文_第3页
于永正:我教语文_第4页
于永正:我教语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于永正:我教语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于永正:我教语文【专题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专题号】G391【复印期号】2011年07期【原文出处】《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南京)2011年3期第19~22页【关键词】【编者按】于永正老师勇于革新,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他把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作为主要研究课题,形成了“以学生为本,以读书为本,以创新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本期专题精选了一组相关文章,包含了于老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有所启发。    名师

2、档案: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12月,教育部召开了“于永正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他的“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他是教育部在实施“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    一、我的教育追求与探索    教了一辈子语文,思考了一辈子语文。语文是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永恒话题,就像爱情一样。    刚教语文时,是“跟着感觉走”——觉得教什么就教什么,觉得该怎样教就怎样教。好在自己从小喜欢读书,喜欢舞文弄墨,有点书法、朗读、写作等方面的功底,虽然基本上是分析和

3、“满堂灌”,但自己的语文教学还没有完全走偏,还比较重视写字、读书、作文,学生在写字、作文方面尚取得了些许成绩,部分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起始阶段”的语文教学告诉我什么呢?它告诉我:语文老师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老师的语文素养越高,对学生的的影响越大。杜殿坤教授说的“一个师德高尚、学养丰富而又善于表达的老师,怎么教都能教好,哪怕是‘满堂灌’。”这句话很使我聊以自慰。    因为一直做着作家梦,一直对书法、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自己的语文素养一直在不断地丰富着。“文革”虽然粉碎了自己的作家梦,但读书、写作已成为习惯,因而各种营养一直不断地汲取着,

4、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着。这得感谢我的小学、中学的语文老师,感谢他们培养了我对语文的兴趣,感谢他们让我有了梦想。梦想不一定都能实现,但为梦想而努力,并由努力而形成的思考、读书、写作的习惯,将伴随一个人的终生。这些习惯的价值就在于:它至少不会让人虚度年华、碌碌无为。    我的老师的做法和我自身的成长过程,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最大成功,是让学生有学习兴趣、有理想、有追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思考习惯)。最终,是习惯成就了人生。    使我的认识和语文教学发生质的飞跃,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孔子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197

5、6年,我35岁,2000年,我59岁,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的年龄段。再加上这期间得到了张庆先生和以张先生为首的徐州团队的指导与帮助,使我的语文教学产生了质的飞跃。    这期间,我一直没离开过课堂,即使到了教研室,我还带实验班。还得一提的是1992年,江苏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在“南通会议”上讲的“语文姓‘语’,小语姓‘小’”、“小学语文要教学生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小学生要字写正,话说白,书读懂,文写通”,很快成为江苏省广大小学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在这段时间内我上了大量的课,我不再“跟着感觉走”,而是“跟着理念和思考走”。    二、我的教学主张与风格 

6、   教了近四十年的小学语文,积淀了五句话: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简称“五重教学”。    1.重情趣    教学是要有情的。首先要对学生有情。其次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在教学中,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我表面上“和蔼可亲”,学生也不会有较深刻的感受的。    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这里面也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关注教材,二是关注学生。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

7、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老师要和教材“对话”,把教材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一环是关键。不把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我是决不罢休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感情基调,课文的感情基调决定了老师上课时的感情基调。这是课前的功夫。进入课堂,则是三者对话,更多的是在老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教材对话。这时,我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课堂上,我的责任是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拨、是鼓舞、是激励。有人说,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这个

8、说法我赞成。我对学生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