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

ID:37437180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_第1页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_第2页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_第3页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倾听花开的声音(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倾听花开的声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案例分析凯里市第四中学马义一、引言:春天走了,能再回来;燕子去了,能再回来;桃花谢了,能再回来。但是我们的童年时光,却是一去不复返。童年是我们与家人嬉戏、在大人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美好回忆。我们曾固执不想长大,但时间老人却悄然地把家庭的重担挪到我们身上,家人的离去使我们悲伤,也使我们的担子进一步加重。二、教材分析:《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本文节选自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全文由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这两条线索串联而成。爱花,是爸爸的秉性。但作品中,并没有把爸爸写成一个

2、花匠或园艺家,也没有做泼墨的描写,只是把它作为线索——从文章开始“胸前的花”到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贯穿文章的始末。同时与爸爸爱花这条线索并行的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两条线索互相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三、案例背景:课程标准曾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重视师生之间双向的、互动的对话与交流,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所共识。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不经意间出现了与之相悖的状况。一是教师“先入为主”,或主观武断,以至于“请君入瓮”式的状况;二是放手让学生随意讨论,以至于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却不断衍生,结果是说者“天马行

3、空”,而听者“一头雾水”。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阅读中,有着各自的焦点,其理解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语文教师就应该与时俱进,摒弃旧观念,树立新理念,打破教参和标准答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四、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浅显易懂,但双线是难点,可以事先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眼前事与回忆的事分类整理,并找出每一处回忆是通过什么来引出的(如胸前的小花),从而理清全文的脉络。理解父亲的情是重点,解决这一点的关键是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先受感动,然后老师稍作引导

4、,让学生把文章中爸爸对“我”做的每件事所产生的影响的句子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我”是如何在父亲的影响下成长的。五、案例描述:如今的学生让人刮目相看:那天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爸爸的形象,学生踊跃回答:爸爸是一个对“我”既严格又关心的人;爸爸是一个表面严厉而内心慈爱的人;爸爸是一个志趣高雅的人……有一个学生说爸爸是一个不心疼“我”的人。出乎意料的回答犹如异域的声响震荡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敲在每个同学的心中。教室里顿时一片寂静,继而是一群骚动,我也十分惊讶。诧异之余先来一个缓兵之计吧,我就请他说说自己的理由。他振振有词的说了几点理由:“一是小学一年级迟到被打,还自

5、己走路上学(本来可以坐车的);二是毕业典礼那么重要的事,爸爸居然不能坚持参加;三是叫我给叔叔寄钱,不考虑我的安全,因为我当时才是一个小学生。”话音未落,我察觉有很多同学投去赞许的目光,更多的同学陷入了沉思,教室里一篇寂静。我眼前一亮,这正是很好的亮点,我顺水推舟,把这个问题的接力棒交给学生:大家同意这个同学的观点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请大家从文中找到确凿的理由。经过异常激烈的辩论,爸爸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逐渐清晰起来:有同学说,爸爸打我,是因为我不守规矩,其实也是为我好,是对我严格要求,而后又送衣服和钱,是对我的关心,他是一个表面严而内心慈爱的人;有同学说,没有爸爸的严格就没有

6、我的成功,也许还成不了作家;有同学说,爸爸是一个爱孩子的父亲,他不是病得动不了,他不会不参加我的毕业典礼的;爸爸叫我寄钱给叔叔,是对我的鼓励和信任,爸爸善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更多的同学把目光投向课文,品味文本的蕴意,在文本中寻找依据——“严中有爱”,“鼓励孩子坚强”……接着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你的父母对你的“爱”和“严”是怎么处理的?回答让我眼界大开:我的妈妈只“爱”不严,每次考试考不好,她只说“不要难过,下次努力就行”,我心里却觉得难受;如果我学习放松了,我还是希望她“凶”点,因为适当的压力会让我不断进步。最后有一位同学交上了一个答案:严中有爱是真爱,只爱不严是溺爱。本节

7、课应该说是成功的,既学习了正确评价人物的方法,又妥善运用了教育机制。欣喜之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心底响起:如果没有那位同学“振聋发聩”的回答,这节课会这样呢?如果我没有理会“另类”的声音,乃至排斥这种“另类”,结果又将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课堂中的不和谐声音?……六、案例反思:1.学会倾听,唤起学生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教师要完全尊重学生,坦率地待人,理解地倾听,设法使自己与学生融为一体。初一学生相对阅历较钱,心理尚未完全摆脱儿童的稚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