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

ID:37445068

大小:8.35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5-12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_第1页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_第2页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_第3页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_第4页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理科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四大文明古国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地形对城市的影响;气候对城市的影响;水对城市的影响;矿产对城市的影响;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聚落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城市乡村聚落分成:聚落和聚落52341读图思考: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基本地形图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高原高原和盆地平原和丘陵请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和每阶梯中主要的地形类型读图思考:我国主要特大城市分布与地形关系?

2、读图思考:美国主要城市的分布在什么地形区?地形平坦思考?平原地形对城市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农产品丰富利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展,减少投资读图思考:山区的城市一般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分布:山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两岸地形较平坦的地区原因:地形较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呈“带状”分布的城市形态甘肃兰州读图思考:读巴西地形图,在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两大地形区中,巴西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形区中?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温度适中:中低纬度降水适度:沿海严寒、干旱、湿热的气候不利生活世界大城市集中区2、

3、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世界上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的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读图思考住宅区工业区盛行风读图思考住宅区工业区盛行风——气候影响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风向对城市污染企业分布的影响:工业区分布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的郊外意义:生活、生产用水;运输1、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北方沿大道设城)沿河城市有不同的区位:河口、河流交汇处、河流起运点2、河流形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呈带状或组团状三、水对城市的影响分析: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岷江嘉陵江汉

4、水赣江3.水对城市聚落分布的影响河流汇合处我国南方许多城市都是沿河流发展的河流入海口河流起运点广州河流两岸的城市形态常呈带状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重庆世界百万以上人口分布图特点:中低纬度、沿海、平原1.这些城市是因什么而形成和发展的?2.这些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都要考虑什么?否则就会走向衰落。读图思考:英国德国四、矿产资源与城市矿产开发——城市形成煤矿城市——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中国的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北海油田)、美国的休斯顿(墨西哥湾沿岸)、中国的大庆、东营(胜利油田)、克

5、拉玛依、玉门铁矿城市——中国的鞍山、包头、攀枝花金矿城市——南非的约翰内斯堡①平原地形,地势平坦;②位于河流交汇处,生活、生产用水方便,水运便利;③地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气候适宜;④有丰富的资源。[实战演习]促使天津城市建立和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有哪些?塔里木盆地城市分布的特点?干旱、半干旱区:城市大多沿河流两岸分布1、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A.水运的起点B.河流的汇合处C.处于水道的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建桥和码头的地点B2、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在A.河流上游水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6、B.森林茂密的地区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D.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3、造成台湾东西部城市密集程度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资源D.军事C4、我国目前的城市绝大多数分布在()A.第一阶梯B.第二阶梯C.第三阶梯D.沿海5、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山区一般土地肥沃,便于农耕,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世界的城市都位于平原上③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凉爽的高原地区④平原、高原和山区都会有城市分布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CC6、沿河设城主要是因为()①河流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②河流为城市运

7、送废水,加速净化③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水运条件④河流为城市增加一条风景线,并有利于防卫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B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思考:交通运输有哪几种方式?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2、自然条件对网线密度和分布格局的影响3、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从杨家湾站到秦岭大隧道直线距离只有6千米,但升高却达680米,即每千米上升110米。为了把坡度改为每千米只升高40米,能够通行火车,只能把铁路线反复迂回盘旋,在6千米的直线距离内盘

8、绕了27千米;在观音山站和青石崖站之间的线路以33‰的大坡度急速爬升。为了克服地势高差,过杨家湾站后就以3个马蹄形和1个螺旋形(“8”字形)的迂回展线上升,线路层叠3层,高度相差达817米,即为著名的观音山展线。宝成铁路中的宝鸡——凤州路段“之”字形铁路为什么有这样的线路?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从杨家湾站到秦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