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汉字(教案)

优美的汉字(教案)

ID:37449666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1页
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2页
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3页
优美的汉字(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优美的汉字(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美的汉字》教学设计万州新田中学吴德全1.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老的汉字,增强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积累并梳理有关汉字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2.教学设想: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展示图片,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让有兴趣的学生动手学画古汉字。3.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种有文字民族的文字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的文字。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精妙。二、汉字的魅力: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汉

2、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一)汉字的意境美。中国方块字的魅力首先体现在它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意境。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常在”。“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其他拼音文字所能满足?”(二)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各种笔画分布在一个方块里,构成匀整的形体。汉字的书法,能够成为一门独特、高雅的艺术。(多媒体书画展示)(三)汉字有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信息量大,具有丰富的表达能力。

3、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原、司马迁,才有了曹雪芹、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取代,汉字以它的方正之气傲立于华夏大地。(思考问题:大家是否还发现汉字有其他优点,请各抒己见?)总之,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学习汉字,等于进入一个奇妙多彩的世界,越学越有意思。有人说:“有这样的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说汉字是中国的一大发明,

4、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当之无愧。”三、汉字起源:4汉字是我们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因生活和交流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商代的“甲骨文”。但是在甲骨文之前,我们根据文献资料了解到关于汉字起源的一些历史旧说,有的还带有神话色彩。有关文字起源的六种传说,我们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关于前文字时期的传说,另一类是关于创造文字本身的传说。从这些传说中,我们可以窥见原始汉字发生的因由,以及由原始汉字向成熟的文字体系过渡时的一些历史状况。(一)关于结绳记事根据史料记载,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用结

5、绳的最后时代。结绳记事的可区别性很低,只能用结大、结小来标记大事、小事,无法表示具体的内容。结绳并不是文字,但结绳和后来文字的产生却有一定的联系。(二)契刻传说这是与结绳说相提并论的传说。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记号来记事,即是契刻。这也是古代广泛地使用过的方法。(多媒体展示马家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及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制刻符)(三)八卦造字说八卦,《易经》中的八种基本图形,由整线“—”(代表阳)和中断线“--”(代表阴)组成。八卦是上古巫人用作吉凶占卜的一种特殊符号。宋•郑樵在其《通志

6、•六书略•论便从(纵)》中认为,由于八卦符号的纵横变化,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字。这种看法很难令人相信。有限的卦爻符号,不管是八卦,还是八八六十四卦,是难以演化出众多的原始汉字的。不过,我们不能排除汉字构形与八卦爻象在文化方面的某些联系。(四)仓颉造字说相传上古黄帝时期,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现象创造了汉字。仓颉造字,这种说法影响很大,古代典籍多有记载。(多媒体出示仓颉像和仓颉造字台)其实,文字并不是一人所独创。正如《荀子解弊》所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作为记录语言符号系统的文字,是先民们在长期

7、的生产劳动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各朝代都有新字,后一朝代的字数比前一朝代的字数逐渐有所增多,就足可以证明这一点。比如“氢、氧、氟、氮、钨、硅”等字,就是近世才产生的。(五)“河图洛书”传说文字是上帝的恩赐,这可能是独立发展的文字所共有的说法。汉字的传说中也保留着一点神赐的影子。河出图、洛出书,只是初民的神话,它可能反映文字或先于文字的某种符号最先发生在河洛一带,并不反映文字的真实起源。4(六)关于汉字的“起一成文”说提出这种说法的人是宋代的郑樵,他认为所有的汉字都是由“一”字演变来的,他的唯一根据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五百四十个部首“始一

8、终亥”的排列顺序,即第一个部首是“一”字,第五百四十个部首是“亥”字。因此,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提出“一”字可做五种变化,用以概括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