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

ID:3745471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_第1页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_第2页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_第3页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_第4页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阶段历史学科经验论文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简阳市东溪镇江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蒋莉联系电话131980498882011年4月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的探索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江南九义校蒋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自学能力,建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呢?我的做法是:一.引发学习心向,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引导学生自学质疑。要想鼓励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它的着力点就是“问题”。没有问题的的教学,不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多少痕迹

2、,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新课伊始,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对整节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前巧妙地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符合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我设计了这样的自学导入问题“‘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句诗讲的是我们的哪一位民族英雄?与他相关的是哪一场战争,其结果如何?”这个导入问题

3、分别引出了这课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和相关条约及其所带来的后果,由浅入深、分层次的提出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这样学生在预习中就能自主地将本课知识点梳理出来了,做到有的放矢。二.组织自学讨论,培养探索意识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自学,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学思考题,有目的地带着问题独立阅读教材,进行自主的学习,以利于新知识与他们头脑中原有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融为一体。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新课时,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在书上勾出本课知识点,标出关键语句。

4、这样,通过自学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与学生自学紧密相连。在学生自学后,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学习体会,放到学习小组中去议论、争辩、交流,教师可做好启发、诱导、点拨工作。如上述自学导入问题中,思维梯度是很明显的,属于浅中见深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立足点是放在学生对引发这场战争的历史原因的探索。学生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已学的《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指导

5、学生把握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索,是讨论交流富有成效。通过讨论交流,互助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加速了知识的同化,而且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三、进行检查讲授,提高综合能力奥苏贝尔指出:“富有意义的新思想是通过把它们归类到一个已经存在着的认知结构(一个互相联系着得知识网)中去才被学会的。”教师的检查讲授的意义正在于此。因此,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自学讨论的效果,迅速获取反馈信息,并作必要的讲解,以帮助学生讲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教师在讲授时应注意:讲

6、授的起点应放在学生领悟的水平线上,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上,力求做到讲授精炼、准确、指向性强。这样,随着教师有针对性的讲授,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总结出历史发展规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知识时,

7、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又可以推到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对历史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四、布置练习作业,强化知识记忆适量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但在巩固练习阶段,教师应注意加强练习的针对性,力求做到:一要针对历史教学任务、教材本身的要求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二要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三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使练习呈现一定的梯度。如在上述《辛亥革命》

8、的教学时,我在练习设计上就体现了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题,说出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和领导者。主要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二是运用题,运用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的意义。本题立足于培养学生答题的技能技巧;三是变式题,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