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ID:37457013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_第1页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_第2页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_第3页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_第4页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有余数的除法导学设计导学目标:1、在给定的具体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余数在生活中产生必然性,能理解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会写横式及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通过猜测——验证——概括这几个教学环节,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4、会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导学重难点: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弄懂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学会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及用竖式进行计算,理解商

2、和余数的实际含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导学准备:小棒,相关课件。导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孩子们,老师不仅会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还有一个特异功能,想知道吗?课件展示游戏规则:老师的特异功能需要你的配合,请伸出你的左手,从大拇指开始数,1是大拇指、2是食指、3是中指、4是无名指、5是小指,数完后又回到大拇指接着数6、7、8……就这样依次往下数。这样数到你想数的数(45以内),请你记下这个数和对应的手指头,待会你们报出你数的数,老师会用自己的特异功能猜出你说的数对应的手指头。我们马上来试一试

3、吧。师生进行猜数游戏。师:你们想学老师的这一本领吗?相信通过今天学习,你们一定能破解老师的特异功能猜手指的秘密。二、动手实践,探究问题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余数的产生。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动脑,也爱动手的好孩子,相信在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也是最勇敢最自信最出色的。师:瞧,你们每一桌都有一捆小棒(小棒分为8根、9根、10根、11根四种,分别给4组),请同桌一起合作摆一摆,看看你们的小棒最多可以摆几个独立的正方形?学生动手合作活动。师:(请一桌的某个小朋友说一说)你一共有多少根小棒?(8、9、10、11根。

4、)你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你白了几个正方形?(2个)还剩几根小棒?(还剩0、1、2、3根。)你能自己试着说一说吗?生示范说,师请不同组的孩子说一说。师:平时我们分东西,有时候正好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够再分一份。像这样剩下不够再分一份的数数学上叫做“余数”。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2、有余数除法的横式写法。(1)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图形写出除法算式吗?试着写一写。(生动手写,指名板演。请4名学生上台板演。)师:你同意他这样写吗?说说你的理由,试着改

5、一改。(如果学生改正确了,师就对单位和6个小圆点做强调;如果生没能改正确,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用6个小圆点连接商和余数。)师:检查一下,你做对了吗?(学生动手修改自己之前做的。)师:请你看看他们的算式,说说他们是怎样摆的图。(理解算式的含义。)质疑:同学们什么时候会出现余数呢?(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3、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1)独立尝试:师:有余数的除法,该怎样写竖式呢?你会用以前的知识自己尝试写吗?请在本子上试一试。(独立尝试竖式写法,师巡视,及时反馈了解书写情况)(2)展示交流:师指导板书正确格式

6、:(板书)强调“商、乘、减”三步曲中的“减”。师:你能找到余数在哪里吗?(手指竖式)4、探究余数和除数关系师:孩子们,看看黑板上这几个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猜一猜它们俩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生猜,师不予判断。)师:在揭晓答案之前,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再给你一些小棒继续摆,还可能余几根小棒?生:1、2、3根。师:为什么不能是4根?生:剩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师:谁能说说你的发现?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归纳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并板书。猜一猜: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当除数是6时,余数有可能是几?师:同学

7、们的讨论和发言都很积极!在讨论中明白了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道理。三、巩固练习师:蛋糕店的老板想请孩子们帮忙算一算。“每6个蛋糕装一盒,21个蛋糕可以装多少盒?”生独立思考,在本子上写出算式。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老板提出了一个问题“还需要几个蛋糕又可以刚好装一盒?”生口述,说理由。(为什么用6来减)师:在这里,3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可以装3盒、还剩下3个、还需要3个。)四、总结评价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你现在发现了猜手指的游戏有什么窍门吗?师说数,学生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