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教学模式

ID:37457157

大小:2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音乐教学模式_第1页
音乐教学模式_第2页
音乐教学模式_第3页
音乐教学模式_第4页
资源描述:

《音乐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音乐“目标导学”教学模式五常三中孙明娟培养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此,结合欣赏教学“以听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构建了“发展听觉、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生命的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发展能力为主线。一、基本结构该模式把课堂教学分为:目标导学—→活动建构—→当堂达标—→提高能力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中的操作程序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作赏析、目标落实——达标检测、当堂反馈——拓展延伸、小结升华二、操作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

2、5分钟)音乐课的新课导入虽然不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但却是通向赏析新作品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科学诱导积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新课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开端。它能使学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课题的及时呈现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此环节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投入学习。此阶段导入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情境图片视频导入法、启发谈话法、音乐导入法、预留悬念式导入法、开门见山式导入法、设问式导入法、复习导入法等。2、

3、新作赏析、目标落实(约25分钟)新作赏析、目标落实是音乐欣赏课中新授的重要环节。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新授教学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次聆听、整体感知——分段赏析、走进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三个步骤。在初次聆听、整体感知的过程中,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初听全曲对作品进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作品的情绪、音乐情境,同时分辨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简单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等,使学生对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分段赏析、走进音乐是引领学生通过分段聆听对作品进

4、行细致欣赏分析,通过聆听体验根据情绪、音乐要素等的变化判断曲式结构、作品表现内容等,通过聆听、视唱、默模奏、演唱、演奏等方式记忆作品的典型节奏和主题音乐。再次聆听、体会内涵是在学生分段细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整欣赏作品,把握作品的风格流派、感知作品的体裁特点,同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充分体会音乐内涵,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和审美能力。3、达标检测、当堂反馈(约5分钟)这是欣赏课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反馈本节课学生所学知识点,也就是达标情况,同时也是主题音乐及音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积累,为学生全面

5、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打下基础。当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教学过程的推进分别采用分段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方式进行测标补标。此阶段所采取的检测方式有:辨听、演唱主题音乐、听音乐判断体裁、听音乐判断乐器以及音乐知识(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及和作曲家及作品相关知识)抢答竞赛等方式。4、拓展延伸、小结升华(约10分钟)本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基本可分为两个步骤拓展欣赏——课堂小结或者创造活动——课堂小结两种方案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选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来充实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对音乐内涵的

6、进一步理解与感悟。拓展欣赏的内容包括:同体裁作品音乐欣赏、同作曲家音乐作品欣赏、同种乐器音乐作品欣赏、同民族或地域音乐作品欣赏等。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活动也是音乐欣赏课的课堂延伸,能够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理解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造活动中,充分体现音乐欣赏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巨大影响。创造活动基本可分为两种,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另一种就是运用音乐材料创造音乐。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点,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课

7、堂小结的方式有多种,不但可小结本课知识点,也可适时小结学法,还可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小结,甚至也可针对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延伸、德育渗透,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