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ID:37482199

大小:337.34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_第1页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_第2页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_第3页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_第4页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LICVol.65No.4,2006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科理论建设从变异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李艳曹顺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所走过的百年历程,认识到影响研究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在探讨文学交往过程中,因为缺乏异质文明的沟通和对话导致了文本解读的僵化和封闭。而变异学的引入,拓展了影响研究的思维空间,从跨民族交往中的异质性出发,不仅让我们发现了诸多文学变异的事实,更为我们找到了一个跨文明对话的沟通平台,能够更好地推动不同民族文学的交融和互补,从而建立起

2、更加开放的文学动态生成机制。关键词:变异学;影响研究;互动与对话Abstract:BytracingthehistoryofthelnfluenceStudy,thisarticleanalyzesthedefectofthistraditionalmethodwhichleadstotheconservativeandprovin2cialstudyinlackofculturaldialogueandcommunication.However,intheviewofVariationolog,theInfluen

3、ceStudyexpandsthethoughtspace,reflectsthevariantphenomenonofliteraturecommunication.Moreimportantly,buildsabridgeofliteraryblendingandcomplementingbetweendifferentethnics,whichcanhelptoformamoredynamicgenerationmechanismofliterature.Keywords:Variationology;Infl

4、uenceStudy;interactivityanddialogue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66101(2006)04000110影响研究作为一种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范式,和比较文学这一学·1·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4期(总第65期)科体系一同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方面它拥有着和比较文学同样的经典地位,另一方面,它也和比较文学一样在这一个多世纪中饱受争议,备受挑战。比较文学的危机声不绝于耳,对影响研究的声讨声也此起彼伏,这其中影响研究所走过的学术历程的确值得我们去追问和反思:为什么影

5、响研究会从当初独领风骚的强势地位沦落到现在的边缘地位?为什么对影响研究所做的种种修正和改良收效甚微?在危机警钟持续敲响的处境中影响研究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吗?面对这一系列严峻的现实,我们首先要对影响研究的发展历程做一番清晰的梳理。一、法国学派的危机与接受美学的引入法国学派催生了现代比较文学学科体系,进而形成了以影响研究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其代表人物斐南·巴登斯贝格、保罗·梵·第根和马里于斯·弗朗索瓦·基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倡导:比较文学就是要运用科学实证主义的方法,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研究欧洲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的事实,并且立场

6、坚定地表明:“‘比较’这两个字应该摆脱全部①美学的涵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涵义”。很显然,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这几个固执的“坚持”一开始就注定给后来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多处可供责问的口实。首先,法国学派的欧洲立场很快就被后来居上的美国学派斥为民族沙文主义,文化单边外贸很难让倡导文学世界主义的比较文学界心服口服;其次,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实证主义立场着实让更多坚持文学本位研究的学者们焦虑不安,因为一旦比较文学的研究变成生物解剖学,文学的存在意义也就烟消云散了。难怪就连法国学派内部也很快意识到片面追求文学外部实证方法所带来的极端

7、后②果,那就是“比较文学渐渐地成了一种遗传学,一种艺术形态学”;此外,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抱定的是“求同思维”的模式。正如基亚在其·2·CLICVol.65No.4,2006《比较文学》一书中就明确表示,“一个典型并不是一个题材,应该通过各种人物,比较相似的人物去研究一种思想,一种感觉形式,一种生活③方式。”这一观点无疑导致了两种封闭状态:其一是文本解读的僵化模式。因为法国学派在诸多文本间追求的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客观价值,必然阻碍人们对文学取得与时俱进的认知和体验。其二,文化视域的封闭模式。法国学派显然抹杀了不同文化语境下

8、文学的差异性,忽视了文学交流中差异性的碰撞带给文学的异样面貌,这种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文化大同必然导致文学发展的停滞状态。问题的存在往往意味着人们不断地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正如比较文学在四面楚歌的境遇中依然坚毅地前行,影响研究在质疑的目光下也在寻找着变革和推进的空间。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接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