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

ID:37499072

大小:277.2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5-24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_第1页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_第2页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_第3页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_第4页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研究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依据省委、省政府“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东西联动、城乡统筹、促强扶弱,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全省“十一五”规划,并充分考虑地理区位相邻,自然资源禀赋相似,现有基础水平相近,具备现实或有潜质的增长核心和互补的外围地区,产业集聚联动性强,经济社会联系密切,发展空间宜于统一规划定位等因素,做大做强胶东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圈、鲁南城市带、黄河三角洲,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发挥比较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区,增强我省综合竞争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加快转变。一、胶东半岛城市群(一)区域概况胶东半岛城市群

2、指位于胶莱河两岸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辖40个县市区,总面积4.63万平方公里,人口2490万人,分别占全省的29.5%和26.9%。已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以烟台、潍坊和威海为副中心的城市连绵带,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地区,也是我国少数几个经济核心区之一。2005年,全区实现GDP734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681.5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9.7%、36.5%和44.4%。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区位环境优越。半岛城市群介于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地处亚太经济圈西环带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与日韩隔海相望

3、。既是山东承接日韩产业转—1—移,扩大对外开放,增强交流合作的前沿阵地,又是积极对接滨海新区,参与分工协作,放大政策效应的主体区域。海洋资源丰富。全区海岸线占全省的86%,其中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建港条件优越,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区内已探明可开采金属矿藏20余种,非金属矿藏40余种,是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海洋生物资源400多种。旅游资源丰富,全区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的50%左右。城市体系完善。区内有25个城市,初步形成了包括2个特大型城市(青岛、烟台),4个大城市(潍坊、威海、平度、即墨)和14个中等城市的城市密集

4、群,已经跻身全国6大城市群。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发达,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综合联运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集聚优势明显。区内农业产业化水平高,龙头企业多,是全国重要的油料、水果、蔬菜、海产品等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基础雄厚、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已形成了一批战略优势产业,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名牌企业,是我国拥有驰名商标最多的地区之一。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40.8%;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接近全省的50%。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科技教育、金融保险、会展旅游等服务业蓬勃发展。外向型经

5、济特色突出。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全区进出口贸易总额534.2亿美元,约占全省7/10;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74.5亿美元,占全省80%以上。全省出口前100强企业,有70多家集中在该地区。—2—技术文化素质较高。全省高层次的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机构和设施多数集中在半岛城市群地区。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中心、行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研发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二)发展定位作为全省优化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围绕形成全国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努力把本区建成环黄海经济圈有

6、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群和面向日韩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着力塑造和展现六大形象,即功能完善的国际化都市群形象、繁荣发达的经济大区的形象、活力充沛统筹协调的城乡经济形象、开放融合的国际化形象、文化昌明人才荟萃的社会文明形象、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形象,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三)发展思路及重点打造国际化都市群和现代化制造业两大品牌,实施以港兴区、园区带动、经济国际化、区域一体化四大战略。一是以青岛为龙头,打造现代化都市群品牌。要积极发挥青岛对山东半岛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提高国际化程度为突破口,集聚人口规模,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区域性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7、、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成为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区域经济控制力的国际性大都市。二是以培育高素质的产业体系为核心,打造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品牌。继续发挥山东制造业核心区域的比较优势,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壮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配套,培育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及家电制造业、化工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和—3—食品制造业六大产业集群,培植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和知名品牌,建成全国性制造中心。三是积极实施以港兴区战略。坚持以港立市,以港兴区,重点完善以青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