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

ID:37499321

大小:328.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_第1页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_第2页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_第3页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文学评论■—■————■●—————————————■———————●■■———一IIf试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异同王思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苏轼、辛弃疾一向是词史上并称的两住大家,他们的豪放词都具有豪迈大气、感伤现实的特点,为宋词境界的扩大和词体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但是由于时代、际遇和性格的不同,他们的词作在意境的开拓、语言的运用以及内心世界的表现方面,在也具有鲜明的区别。,关键词:苏轼辛弃疾相似不同作者简介:王思齐,1988年生。女,汉族,陕西成阳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

2、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09)一12—001硼苏轼、辛弃疾同为宋代豪放词家的杰出代表.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宋词以崭新的面貌跃上文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轼首先奠定了豪放词派的始基。辛弃疾继而将豪放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确立了“豪放一派”。他们在词作的风格、境界的开拓、心灵世界的表现等方面,自然有着共同性和连续性,但是,由于二人所处时代、际遇、立场、个性的不同,他们的豪放词作又各自形成了独立的特点。一、苏、辛的豪放词的相似之处正如胡寅先

3、生所言,苏轼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这说明他以豪放的感情,坦荡的胸怀.拓展了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缠绵的作风。开创了豪放词派的风格。而辛弃疾“大声镗鞑,小声铿蠲.横绝六合.拍空万古。”也突破了以纤艳柔脆的传统词调,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之风。因此,他们的词作有着相似性和继承性。1.苏、午词中都有着重.迈旷这的艺术风格东坡词和稼轩词中。都饱含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自我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正是这种豪情壮志。决定了二人独特

4、的创作个性和不同于前的创作风格。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词人借那奇伟壮丽的风景、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和丰功伟绩,来表达不畏政治困厄、道路险阻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了词人开阔爽朗的性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同样,辛弃疾在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词人也借滚滚不尽的长江水,追缅往事。遥想将来

5、。赞扬了杰出的英雄人物.表现了决不投降、坚决抗金的强烈信念。豪情壮志,表露无遗。这正是苏、辛词共有的豪情激越的艺术风格。2.苏、辛词中鄯曩染着感伤之情。所处的时代以及个人际遇的原因.都使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中浸染着一种感伤之情。即使他们的心态可以超脱、可以飘逸,但家国之觞始终是他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苏轼生活在内外交困、对外求和苟安的北宋,诗人仕途不顺,“乌台诗案”中险遭杀身之祸。国难未解.壮志未酬,这使苏轼心中难免有着感伤情怀。但这并不与积极旷达的人生态度相违背,是人生遭遇苦难后必然会产生的情感。即使豪爽如苏轼,也会

6、发出这样的感慨:“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是由于政治影响,南宋政局更加混乱,一身才能的辛弃疾未能被任用还屡遭诬陷,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只能悲歌慷慨,将壮志难酬之气寄托于词作之中,例如在《锦帐春·席上和杜叔高>中诗17人感慨到:“春色难留.酒杯常浅。把旧恨、新愁相问。”3.苏、辛词都对诩体做了创jt性的裳晨..'P-'ZF了词的内客。苏轼的词,在继承唐五代婉约缠绵风格的同时,“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

7、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既向内心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苏轼用词写报国、写仕途、写失意,还用词写了悼亡、伤春、感逝,打破了依声填词的限制,词在他的手中,变成了可以表达丰富生活内容的文学体裁。同样,辛弃疾不但扩充了词的表现内容,还把词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的结合在~起.他一生的情感体验都用词表现了出来。开心时,他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伤感时,则说“层楼望,春山叠。恨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水调歌头·和马叔

8、度游月波楼》);奋发时,他写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IZl北固亭怀古》)苏、辛词都伟大地打破了“词为艳科”的限制,使词由闲情向性情、爱国之情转变,向广阔的生活扩大,表达了对祖国的感情,对人民的同情和对自己的希望。此外,苏、辛词在词的结构上也有相似点,他们词作多为地点加怀古,主旨上多为托古喻今,借古人心中块垒,表达自我情愫。例如苏词《念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