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

ID:37510439

大小:1.23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11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_第1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_第2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_第3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_第4页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新知初探思维启动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整顿吏治(1)背景:吏治黑暗,贪污成风。(2)内容:484年,实行_________,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高低发给官吏。(3)作用:吏治有所好转。俸禄制2.推行均田制(1)背景:政府控制着大量的无主荒地。(2)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____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3)作用: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土地3.设立三长制(1)目的:为配合________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职责:检查户口,征收

2、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3)作用:使国家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均田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1)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________。(2)作用: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租调特别提醒: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私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且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是加速北方游牧民族汉化、农耕化、封建化最具影响力的措施。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政治:为加强对中原地区

3、的统治,都城平城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保守势力强大,改革受阻。(2)经济:平城经济落后,粮食供给困难。(3)军事:与柔然相邻,时受骚扰,很不安全。(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2.过程(1)孝文帝以“南伐”为名,巧设计谋迫使贵族大臣接受了迁都的决定。(2)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______。洛阳特别提醒:迁都洛阳使孝文帝避开了保守势力雄厚的旧都平城,减轻了改革的阻力;同时,加强了与汉族地主阶级的联系,成为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革的前提。三、移风易俗1.推行:学习和采纳汉族的_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内

4、容(1)易服装: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典章制度(2)讲汉话: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讲汉话,否则予以降职,30岁以上的可暂不处罚。(3)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鲜卑人原有姓氏改为汉姓,按________选拔人才,任命官吏。(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_______通婚以加强民族联系。门第高低汉人(5)改籍贯: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要点探究轻巧突破要点一对孝文帝改革两个阶段的认识1.第一阶段(1)重点:创建新制。(2)目的: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3)内容

5、: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1)重点:汉化政策。(2)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接受汉族文化。(3)内容:迁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4)作用:迁都使北魏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要点二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新制之间的关系1.北魏推行的新制主要有俸禄制、三长制、均田制和租调制等,其中,俸禄制使北魏吏治好转,为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2.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

6、地所有制,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赋税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3.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新制彼此影响,互相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的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经典示例技法荟萃例典型例题(2012·东营高二期中)北周鲜卑大臣豆卢自幼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孝文帝改革D.张居正改革【命题分析】解答本题有两种比较简便的方法:一是运用时间进行排除

7、,与北周有直接关系的只有孝文帝改革;二是将题干中相关的改革进行分类,A、B、D三项都是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措施的改革,C项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在此基础上衡量四个选项,答案一目了然应选C。【答案】C【技巧点拨】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结合选项比较分析即可判断出正确选项。跟踪训练下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鲜卑族变成汉族B.民族矛盾消失C.鲜卑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