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

ID:37515270

大小:5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4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_第1页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_第2页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_第3页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_第4页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_第5页
资源描述:

《寻求_自我_之路_论赫尔曼_黑塞的_悉达多_》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十世纪文学寻求“自我”之路———论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马剑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一部印度作品》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并结合作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材料,找到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有限的“自我”———的描写,黑塞探讨了个人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永恒的人生境界的问题。读者从中既可以洞察作家对人性的热爱与敬畏,对人生和宇宙的充满睿智的理解,又能够感受到他对传统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呼唤和向往,同时,还可以领略到

2、作为西方人的作者对东方尤其是中国思想智慧的接受与借鉴。关键词“自我”悉达多对立斗争和谐同一爱也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和震动。第一次世界大一、小说的创作背景战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每一位饱受战争之苦煎熬的人都在思考着一个相同的问赫尔曼·黑塞对小说《悉达多》(Sid2题:如何才能使刚刚发生过的悲剧不在未来dhartha2EineindischeDichtung)的创作始重演?而对于始终关注着人类和世界前途与于1919年12月,在此之前,已过不惑之年命运的人道主义作家黑塞来说,寻找这个问的作者在个人生活上正处于前所未有的

3、困难题的“答案”则显得尤为迫切。时期。1919年4月,黑塞结束了在德国战1919年1月,黑塞在他的政治传单俘救济所的工作之后,几乎一贫如洗,只能《查拉图斯特拉的回归———一个德国人致德靠费舍尔出版社给他提供的资助勉强维持生国青年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他理想中消计;家庭生活也陷入了困境,妻子由于精神除时代痼疾的救世良方———人类要想重新获分裂症而不得不一再住进精神病院,他被迫得一个美好的未来,首要的问题就是重新恢将三个儿子送到朋友处寄养,他本人也多次复每个人的人格。在黑塞看来,第一次世界接受了精神分析的治疗。大战这

4、样灭绝人性、丧失理智的浩劫之所以与此同时,时代的大环境对作家的内心发生,是因为人们丧失了人之所以成为人的·101·外国文学评论No.4,2000本质的东西,并且始终处于一种自我逃避之由此可见,无论从个人际遇和时事的影中,因此,他向青年一代大声疾呼:“世界响,还是从作者本人的创作经历来看,黑塞不是为了被改善而存在的,你们也不是为了又写出一部描写个人发展的小说《悉达多》被改善而生存的。你们生存,是为了成为你就不足为奇了,同时,黑塞在这部作品中如们自己⋯⋯成为你自己,世界就会变得富足何针砭时弊,如何发展他已有的思想就自

5、然和美好!”①而然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显然,黑塞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既是他对后来者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是二、文本分析:寻求“自我”之路他为摆脱个人苦恼,对自身精神发展所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如果回顾黑塞到那时为止的(一)“自我”问题的提出:创作经历和思想发展的道路,就会发现,这小说一开头,作者就把读者带到了古代些愿望和想法的提出,绝不是黑塞的“突发印度,带到了一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充满异奇想”,相反,个人的命运,人性的发展,国情调的环境当中。④主人公悉达多的形象一直都是黑塞文学创作的主题。关于这一也直接进入了读者的

6、视野,他是个英俊潇点,他曾经这样写道:“我所有的作品都是洒、受人喜爱和尊敬的年轻婆罗门———古印在无目的性和倾向性的情况下产生的。但如度最高的精神贵族。正当所有人都能从他那果要我事后在这些作品中找出一种共同的意里获得快乐和欣喜,都坚信他会拥有一个美义来的话,那我就只能找到这样一种———从好未来的时候,他自己却由于某种不满足而卡门青到荒原狼和约瑟夫·克奈西特,他们深感苦恼。为了探寻这种不满足的根源,他都可以被解释为对人格、对个体的一种捍卫对自己提出了一连串问题:“难道创造世界(有时也是一种呐喊)。”②1904年,黑

7、塞的的果真是生主吗?难道就不是那独一无二的成名作《彼得·卡门青》(PeterCamenzind)阿特曼吗?难道神明不也是像你我一样被创出版,这是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小造出来的受时间约束的暂时的形象吗?⋯⋯说,也是他对“人”这个主题探索的开端。何处可以找到阿特曼,它在哪里,它永恒的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彼得·卡门青个人发展道心在何处跳动,除了在每个人身上那最内在路的描写,黑塞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渗的不可摧毁的自我中之外,还会在何处呢?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1951年,在致法国可是,这个自我又在哪里,在哪里,这最内学生

8、的公开信中他曾这样评价自己笔下的主在的最后的自我?⋯⋯渗入它,渗入这个自人公:“他要走的不是多数人的道路,而是我,渗入我自己,渗入阿特曼———是否存在固执地走自己的路,他不想随波逐流,不想另一条值得去寻找的道路呢?”⑤仰人鼻息,而是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反映自然透过这些问题,就会发现,首先,主人和世界,在崭新的图景里体验它们。”③在此公之所以感到苦恼,是因为作为一个婆罗门后几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