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ID:37515418

大小:1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_第1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_第2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与反思 [案例]:语文课上,我按照课堂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我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时,学生的表现令我大吃一惊,他们不少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思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反思]: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意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

2、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今日,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方法,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遇,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遇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深入思考以下问题:首先,如何让学生去开展合作,去开展有意思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办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

3、创造平等参与的机遇等等。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角色。比如开展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担当的角色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地方的内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思上的团队学习成就。其次,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

4、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开展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适,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现实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现在这里。教学就应该达到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

5、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不切现实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做法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资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遇。真正的学习过程在这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现实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这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第三,注意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

6、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唯一出发点。要最大程度尽最大能力注意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法。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著名的教育家T.洛扎克说:“资讯,到处是资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根据现实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法。这样,教育的成功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前后,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

7、希望大矣。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