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

ID:37523811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4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_第1页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_第2页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_第3页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_第4页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单元成语教案 呼建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1、去彼取此教学目标:1、认识成语“去彼取此”。2、通过增量阅读《宋子罕以廉为宝》理解“去彼取此”含义,会做积累运用第二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自古至今,人们都以此作为立人处事的标准。今天我们来学习成语《去彼取此》。二、屏幕出示:成语溯源:“是以大丈夫处其厚(立身敦厚、朴实),不居其薄(不足、浅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虚华)。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成语释义:舍弃前者而保留后者。三、指导读1、请同学们自由读2、指名读。3、老师范读幷标出重读和休止符。4、自读5、男女分角色读。6、全班齐读

2、。四、多媒体出示,结合屏幕的内容,说说您读懂了什么?(出示译文)成语释义:去彼取此:舍弃前者而保留后者。五、背诵1、自由练习背。2、填空背。3、小组比赛。4、齐背。六、拓展阅读1、《蝴蝶与大陆》2、增量发现:量量:增老师,我发现《道德经》的第十二章中也有去彼取此这个词语。增老师:是的,第十二章老子是通过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的分析,得出了“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的结论。但结合前文,本章里的去彼取此意思应该是“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量量:增老师,这可是人生修行的大

3、选择。那我们怎么去辨别呢?增老师:那些干扰人的判断,使人迷失在过度的欲望中的东西就是浅薄的、虚华的,正如第十二章讲的纷繁复杂的色、音、味等。量量:增老师,老子真了不起,他早就看穿了这些虚华浅薄的东西会迷惑人的感官,所以告诫人们要抛弃人世间表面的种种诱惑,选取真正有利于身心发展的东西。3、学生组内交流对成语的理解。七、小结古人讲:“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总要面对种种的诱惑,所以老子的智慧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大智慧,我们要遏制膨胀的欲望,保持内心的安宁清静,走真正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人生大道。八、摘录。写摘录笔记。2、无中生有1、认识成语“无中生

4、有”。2、通过增量阅读《张仪巧施离间计》了解成语含义,在生活中能够正确运用这个成语。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实际甚或中此类事例为例导入。二、屏幕出示:【原文】成语溯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选自《道德经》第四十章)成语释义:无中生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三、指导读1、老师师范读幷标出重读和休止符。2、自己练习读一读。3、指名读。4、指名读5、男女分角色读。6、全班一起读。四、多媒体出示译文,说说您读懂了什么?成语释义:无中生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五、背诵1、自由背2、同桌背,小组内背。3、以组为单位比赛背。4、齐背。六、增量

5、阅读发现1、阅读《张仪巧施离间计》2、增量发现量量:增老师,无中生有不就是“信口雌黄、凭空捏造”吗?增老师:量量,是的,楚国之所以上了秦国的当,就是因为张仪信口雌黄,说要把秦六百里地给楚国,而秦国信以为真,最后才上了当。量量:要是楚国当初和张仪签下约定,不就能避免这件事的发生吗?增老师:是啊!可是割让土地这样的事,张仪作为一个使者,又怎么能左右的了呢?楚怀王的疏忽就在这里啊!量量:我觉得楚怀王是个贪婪的人,但是没想到“贪小利而失其大利”,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无凭无据,你怎么能相信人家的话呢?他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有考虑长远的利益。增老师:

6、量量分析得对。它就是利用了人性贪婪的这一缺点。“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指天下万物产生于有形的物质,而有形的物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物质。万事万物都离不开这个“道”,这是人们把道德经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发人深省。八、增量阅读《推销自己的毛姆》九、摘录。写摘录笔记。(要求:字迹干净、整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