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成瘾的辅导

网路成瘾的辅导

ID:37528478

大小:9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网路成瘾的辅导_第1页
网路成瘾的辅导_第2页
网路成瘾的辅导_第3页
网路成瘾的辅导_第4页
网路成瘾的辅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路成瘾的辅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網路成癮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王智弘網路沉迷或網路成癮是大家所關切的問題,說沉迷感覺輕、說成癮感覺重,但是就問題而言,無論怎樣稱呼都是ㄧ樣令人不可輕忽的,為討論方便之故,兩詞常被加以並用(王智弘,2005c)。由於網路成癮的當事人往往在身陷其中時無法自拔,在跳出泥沼之後,才驚覺是噩夢ㄧ場,就同一位網友的真實告白(Queeni,2004):「…網路裡面的我是成就非凡,但是現實生活的我卻『ㄧ無所有』…。親友走了,沒朋友、沒女友,只剩下自己一個人,我才驚覺,原來當初坐在電腦前面所奮鬥的東西都是一場空,如果可以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願意拿我天堂裡的一切成就換回母親

2、的生命…。」網路成癮問題已受到社會大眾、學術界與助人專業界的關注與探討,其可能的問題成因與解決之道,更是相關研究文獻探討的焦點,本文試圖從心理學與助人專業的觀點對此一主題加以探討。ㄧ、網路的特殊性:網路是一溝通媒介,更是ㄧ活動場域在網路未出現之前,人們用電話與函件來溝通,並未有沉迷或成癮的問題,為何網際網路此一溝通媒介出現了,卻會發生沉迷或成癮的問題呢?原因是網際網路有雙重特性,它不但是一種新的溝通媒介,也是ㄧ個活動場域(王智弘,2004),它帶給人們許多新的生活經驗與文明發展的可能性,也引發新的行為問題與社會秩序的挑戰:網路世界的溝通較實體世界增加了更豐富的多元風貌與較難預知的特性

3、;而其無國界聯結與虛擬性特質,更使得欲以倫理與法律對網路行為加以規範,遠較實體世界為困難(王智弘、楊淳斐,2001a)。因此,網路世界除了會重現實體世界的問題之外,有新增新了許多前所未有而特屬於網路世界的問題,這也使得網路世界的行為問題更顯得複雜而不易處理(王智弘,2005b),網路成為活動場域之特殊性使其成為孕育各種可能的正向發展與負向問題的場域,其中所衍生的行為問題越來越多樣化,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注意。二、網路成癮問題引發社會大眾的關切就目前引發社會注意的網路行為問題包括:1.網路犯罪,2.網路色情,3.網路情愛癥候群(一夜情、援交、異質化…),4.網路上癮,5.網路退回,6

4、.網路孤立,7.網路弱勢,8.網路外遇,9.網路謠言,10.網路賭博,11.網路購物狂,12.網路教唆等(王智弘,2000,2003;吳齊殷,1998;戚國雄,1998;葉保強,2000;陳淑惠,1998a;1998b;1999;2003;Holland,1998;Siponena&Kajavab,2000;Sleek,1998;Suler,1999;Young,1996a;1996b)。上述這些問題其實都相當棘手,也有必要加以研究與探討,其中又以網路成癮的問題特別引發學界的青睞,有最多相關的研究與探討。12三、網路的基本心理特質:匿名性、虛擬性、方便性與跳脫性由於網路具有匿名性、虛

5、擬性、方便性與跳脫性等特質(王智弘,2004;李偉斌、王智弘、陳慶福,2002),造就了網路上的特殊行為表現。此等基本心理特質是研究網路成癮的基礎。就網路之匿名性而言,網路使用者可以隱藏自己身分與個人資料,而增加其表達自我的安全性,因此願意有較高的自我揭露(李美枝,2001;吳姝蒨,1999)與自我再現(吳筱玫,2003),亦即網路所具有之高匿名與低承諾之特質(吳筱玫,2003)。此外,由於社會臨場感較低的緣故,較易於形成逆向的月暈效應、降低個人的責任感或自陳內容的真實性與增加情感投射與幻想的可能性(王智弘,2005a;李美枝,2001)。匿名性亦可能造成去社會化、去個人化的溝通情境

6、,而引發網路退回(internetregression,Holland,1998,即在網路上表現出之心理退回現象或原始本性:攻擊、性與過分慷慨)或恣意行為(uninhibitedbehavior,吳筱玫,2003;Kiesler,Zubrow,Moses,&Geller,1985)的可能性,因此,性與暴力特別容易充斥在網路上。次就網路之虛擬性而言,網路的虛擬特質提供了當事人角色扮演的可能性,網路虛擬團體或虛擬社群、以及網路線上遊戲等都是其中典型的形態之一,不論是早期起源於以文字介面為主的多人線上互動遊戲MUD(Multi-UserDungeon,俗稱泥巴)或是晚近以商業模式的大型2D

7、、3D動畫介面的線上遊戲,如天堂(Lineage)、仙境傳說(RO)、魔獸世界等,都是引發眾多網友參與的網路活動(王智弘,2004)。網路之虛擬性提供上網者擴大人際網絡的可能性(吳姝蒨,1999),並由於能提供一種低社交焦慮的人際互動環境,而有利於上網者社交技巧的發展(郭欣怡,1998),網路虛擬社群的參與所提供的社會支持機制,則有利於上網者多元自我的建立與整合(林以正,2003),亦即網路虛擬特質的可能正向效應是提供了一個發展多元自我與人際關係的場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