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

ID:37544448

大小:131.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25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_第1页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_第2页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_第3页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_第4页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创新探索——江苏“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浅述夏鸣  坚定遵循“严格制度,带好队伍,创新思路,为发展服务”的郑重嘱托,坚实践行“守土有责,护土有方,动土有据,用土有益”的履职承诺,坚毅破解“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这一长期倍感困扰的两难命题,悉心研发“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的创新路径,探索设计并试行推进“万顷良田建设工程” 。两年实践清晰感知,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性转变,能够形成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持续双赢。    一、解放思想,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    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时代性命题。解放思想的重点是,适应形势变化,

2、遵循客观规律,创新工作思路,推动科学发展。就国土资源管理而言,必须放眼城乡发展全局,把握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趋势,积极探索更加节约、更加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基础性、引导性、保障性作用。  (一)转变现有资源失配格局。目前我国农村最根本的矛盾,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严重失配。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曾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亿万农民的生活。然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升,这一资源配置方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束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宝贵的耕地资源甚至已经承担不了赖其生存的劳

3、动力再生产。单纯从经济角度抽象分析,一户种3-5亩地,耕地近乎负效资源,政府必须补贴;假如一户种30-50亩地,耕地大体属于常效资源,当可自我平衡;设想一户种300-500亩地,耕地就会成为高效资源,可为国家作出经济贡献。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发展农村必须加快城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根本问题就是要调整要素资源配置。  目前江苏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90%,大部分农民已经不是主要靠种地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顺应这一变化,冲破现有资源分散经营对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束缚,改变原有资源的空间布局和配置方式,逐步转移和减少农民,让生产资料与劳动

4、力之间合理匹配,应该成为我们的目标取向。  (二)转变传统农耕作业方式。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而发展现代农业,基础是建立规模化的经营模式。现存资源失配格局所维系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仅客观上阻断了农业产业链的有效连接,迟缓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而且阻碍了优质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技术的使用与研发,使农村土地的

5、价值仍处于单一的甚至原始的农产品产出效益上。毋庸置疑,通过转变资源配置格局、转变传统作业方式,建立规模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转变农村固有散居模式。广大农民长期散居在农村,是与传统农耕作业方式相匹配的居住模式遗存。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居住模式已经日渐失去其必要性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需要集聚人手,城镇化繁荣需要集聚人口,市场经济平台正呼唤着集约节约的新型居住模式的到来。现实状况是:一方面,工业化需要充裕的劳动力资源,而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实际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散居

6、模式直接导致劳动力供需脱节;另一方面,城市化需要大量的外来者集居,而农村大量弃农务工经商人员实际处于“两栖”生活状态,散居模式直接制约消费需求的实现。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江苏则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演进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一时期正是村庄大量减少、城市快速发育阶段。欧美如此,与我国同为人口密集国家的日韩也是如此。以日本为例,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近几十年来,村庄由5万多个减少到580多个。  转变现有散居模式,既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农民自身的需求。在散居条件下,农民对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与农村公共设施闲置和服务质量偏

7、低的矛盾难以解决,多样化、个性化的社会化服务更是难以提供。把握生产力发展需要和农民居住需求升级趋势,因势利导,改变散居格局,方为明智选择。  (四)转变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方法。统筹城乡发展,既要把握好城乡投入比例,提高城乡发展协调性;更要选择好支农投入方向,提高资源配置有效性。在投入理念上,要大幅度压减原有城乡发展模式下的低效性投入,大力度推进创新城乡发展路径的高效性转变。事实上,现有农业作业方式、现存农村居住模式下的投入,一定程度上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投入,即期效益十分有限,长远效益几近于零。在

8、投入方向上,要将转移农村人口作为首选目标,将县城和中心镇作为首选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