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总复习

教育学总复习

ID:37544476

大小:288.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5-25

教育学总复习_第1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2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3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4页
教育学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总复习一、关于单项选择题解题法1:深度记忆,做到精准无误1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2、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3、培根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4、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7、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梅伊曼、拉伊8、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9、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10、制度教育学:乌里、瓦斯凯、洛布罗11、批判主义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

2、阿普尔、吉鲁、布厄迪尔。解题法2:结合常识,逐项排除例如: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C、公务员D、自由职业者解题:关于A答案:普通教师没有行政权力,也每有下属,不可能是国家干部,且国家干部都有行政级别,普通教师没有,因此排除;关于B答案:专业人员,有可能,因为教师也需要考教师资格证才能担任教师,先保留;关于C答案:国家规定公务员“凡进必考”,且只有参加公务员考试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而教师采取的是聘任制,所以排除关于D答案:日常生活中所见的自由职业者往往是作家、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或者是没职业的。因此排除此选项。正确答案是(B)

3、解题法3:注意细节,辨别真伪例如: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  )A、教学目标分类学 B、教育评价分类学C、教育目标分类学D、教育测验分类学解题:本题考核的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这一知识,单从教材的内容编排上看,这一知识点出现在“中小学教育评价”这一节中,所以是“评价”或“测验”,还是“教学目标”或“教育目标”?非常容易分析,但书上说布鲁姆的一项“贡献是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P376)因此,答案肯定不是“评价”或“测验”;而在“教学目标”和“教育目标”两者间,更需要仔细斟酌,教学是指具体的教学活动,范围要小,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教育目标”。即便准确地

4、记得是“教育目标分类学”这一答案,也须仔细再三,否则很容易会选成“教学目标分类学”。正确答案是(C)二、关于多项选择题技巧一:熟记书本,重点关注:1、重要的理论流派2、各流派的代表人物3、重要的任务、模式、分类、特征、条件、内容、标志、表现、流程、步骤等等技巧二:排除法原则:不记得是错的,都认为是对的如:德育包括( )A、知情教育  B、意行教育C、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E、思想教育解题:不管对不对假定全选,再来审读答案。A“知情教育”究竟要教育学生的什么?德育中肯定无此项,排除;B“意行教育”,没听说过,排除;其余都选。正确答案:CDE三、名词解释答题要领

5、:1、有判断:2、有内涵:3、有条件:如:教育:条件: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内涵: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判断:实践活动。四、简答题技巧:“关键词”+“适当扩展”要求:记住主要观点,或者主要观点中的关键词;加上自己的理解,适当展开;答题一定要有条理,字迹工整五、论述题要点:1、基本观点正确,且观点鲜明;2、联系实际一定要围绕观点来阐述,不能跑题;3、答题一定要有条理,卷面要整洁第1讲:绪论一、教育学的概念及其对象(一)教育学的概念我国“教育学”的三种含义:(1)教育学学科门类的总称(2)课程名称(3)教材名称(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1对问

6、题的理解: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对象,是科学发展的中介和标志;问题的深入表明科学研究的深入;问题的扩展表明科学研究领域的扩展;问题的转换表明科学研究方向的转换2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教育事实、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1)教育问题与教育现象的关系:a联系:教育现象包含教育问题;教育问题存在于教育现象之中;教育现象中的矛盾引起社会问题才能成为教育问题b区别: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最广泛的概括;教育现象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现象转瞬即逝,变幻莫测(2)教育问题与教育事实的关系a联系:教育问题以教育事实为基础;教育事实孕育新的教育问题b区别:教育事实对教育活动物质层

7、面的概括;教育事实相对于教育价值;教育事实的产生受教育价值支配;教育价值依托教育事实而实现(3)教育问题与教育规律的关系a联系:教育问题是通向教育规律之门b区别:教育规律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和内在的联系;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的研究任务,而非研究对象(三)两个重要结论1结论一:(1)教育问题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2)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3)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2结论二:(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前教育学时期)1、中国的教育萌芽:孔子:

8、《论语》孟子:《孟子》无名氏:《中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