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

ID:37560395

大小:330.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5-11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_第1页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_第2页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_第3页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_第4页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医学课件)10 活体损伤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活体损伤鉴定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刘云志一、法医临床学(forensicclinicalmedicine)运用现代法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并解决法律上有关活体的医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对被鉴定人进行检验,从而确定被鉴定人是否存在损伤,并按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标准评价其损伤程度和/或伤残程度活体损伤鉴定:属于法医临床学的范畴。目的为定罪、量刑提供医学证据;为经济赔偿提供医学证据。二、法医临床学鉴定依据1、法律依据:各种法律文件规定:《刑法》第13条、第234条、第235条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对有关伤害他人情况,根据不同的伤害程度对具体的量刑幅度进行了界定;《刑法》第9

2、5条对重伤进行了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8条、第22条及《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了造成他人人身伤害的赔偿及处罚原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其他有关程序法规定了与被害人伤害程度及伤残程度相应的各种不同的适用程序。我国实体法中将伤害他人的情况分为重伤、轻伤及轻微伤三种,并确定了相应的赔偿及处罚原则,从程序法规定了各种不同的适用法律程序。在此基础上分别制定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人体轻微伤的鉴定》。2、医学依据:三、法医活体检验的内容与步骤1、确定是否存在损伤①案情调查②根据病历资料了解原始受伤情况,但不能完全相信病历记载③照相或客观检查④目

3、前情况检查⑤某些情况下较难判断是否存在损伤2、判断损伤类型有时需判断是生物性、化学性或物理性损伤对机械性损伤类型的推断3、推断致伤物损伤的形态特征不能完全反映致伤物的形状4、推断损伤时间皮肤擦挫伤的时间推断骨折的时间推断5、皮肤瘢痕检验6、活体损伤鉴定的时限7、损伤与疾病的关系损伤既可造成某种疾病,也可使原有疾病加重另一方面,疾病也可加重损伤的后果①损伤是疾病的直接病因。②损伤与疾病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③损伤与疾病无关。8、活体损伤鉴定的注意事项四、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法医学将损伤分为致命伤和非致命伤非致命伤又根据刑法规定分为重伤和轻伤。1、重伤(graveinjury)我国《刑法》第9

4、5条所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伤害:①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②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的;③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2、轻伤(fleshinjury)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结构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成重伤又不属于轻微伤害的损伤。根据《刑法》第234条的规定,轻伤已是法律上确定故意伤害罪的客体要件的最低要求,因此在伤害案件中评定轻伤即成为确定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3、轻微伤(slightinjury)指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造成人体局部组织结构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短暂的功能障碍,恢复后不遗留明显后遗症,达不到轻伤标准的

5、损伤。五、伤残程度鉴定残疾(disability):WHO《国际残疾分类》指出,对伤残的后果应从整体功能来评价,包括--器官损害;能力低下;社会不利。1、工伤事故致残程度鉴定1996年劳动部和卫生部制订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适用范围:分级原则:①器官损伤;②功能障碍;③医疗依赖;④护理依赖;⑤心理障碍根据上述分级原则,该标准将工伤及职业病所致的残疾分为十级,其中一、二、三、四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五、六级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七、八、九、十级为部分丧失劳动能力。2、道路交通伤残评定与赔偿2002年GB/T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该标准将

6、伤残程度分为十级。伤残等级与赔偿:六、诈伤/病(malingeringinjuryordisease)身体健康的人,为达到某种目的伪装患病。诈伤/病伪装得是否逼真,往往与其所具有的医学知识,患病的经验及模仿的能力等有关。特点:①过分夸大症状:超出了疾病或损伤本身应有的症状或体征。②对所述病情和经过前后矛盾,症状与体征不符③病程反常④诈病的发生常与损伤关系密切⑤查体不配合常见诈病的法医学鉴定七、造作伤/病(fabricatedinjuryordisease)利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及生物学方法,自己或授意他人在自己身上造成损伤或疾病。特点:①损伤分布的特点:②损伤部位多在自己手能达到

7、的部位③损伤的形态特点④损伤的程度⑤损伤与现场、衣物之间缺乏联系.八、匿伤/病(dissimulation)与诈伤/病表现相反,但性质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