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孙子兵法》

曹操与《孙子兵法》

ID:37564942

大小:645.6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5

曹操与《孙子兵法》_第1页
曹操与《孙子兵法》_第2页
曹操与《孙子兵法》_第3页
曹操与《孙子兵法》_第4页
曹操与《孙子兵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曹操与《孙子兵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成都大学学报(社科g,.)2005年第6期三国史新论曹操与《孙子兵法》卿三祥提要:三国文化的一顼重要内容,就是它的兵家文化。<孙子兵法》为春秋末年齐人孙武所著的中国兵书经典,曹操是传世诸注家首席。曹操注简明扼要,是研习<孙子兵法》的钥匙。曹操又是取得很大成功的实践家。他身体力行,至老不倦,从“名微而众寡”起步,逐渐统一北方,为缔造三国时代的魏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使他所遭到的赤壁之战等败绩,也可作为反面永鉴。总而言之,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和正反两方面的实践,都是值得人类珍视的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曹操;孙武;孙子兵法;兵家中图分

2、类号:K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42(2005)136--10--08兵家文化是三国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孙子兵法》的作者、成书时代、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和实践提出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请予指正。一《孙子兵法》的作者水有源头树有根。研究历史文化必须探本溯源,才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由于年代遥远,文物湮没,曹注《孙子兵法》虽仍传世,但《孙子兵法》原貌已不可完整重现,我们仅能根据传世文献和考古遗物进行研究。《孙子兵法》十三篇,本是中国春秋时代末期孙武撰写的。他原是齐国人,因为躲避战乱,到了吴国。公元前512年,带着《兵法》十三

3、篇,见到吴王阖闾(又作阖庐),获得信任,担任吴将。西面打败强大的楚国,北面威慑住齐国和晋国,南面迫使越国投降。吴国成了新兴霸主,《孙子兵法》从此名高天下。经过一百多年,孙武的后代孙膑继续研习兵法,担任齐威王的军师,公元前343~342年,取得了马陵之战的胜利。《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明:“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该传结尾重申:“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意思是:这些兵书是大家都在说,大家都能见到的,所以本文就没有必要重复了。《韩非子·五蠹》记载:“境内皆言

4、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可见先秦的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已经广为流传。《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图九卷。颜师古注:孙武也,臣于阖闻。”按《兵书略》小序,西汉官府多次整理兵书:汉高祖对,由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共得一百八十二家,选定三十五家;汉武帝时,由杨仆清点,写成《兵录》;汉成帝时,由任宏校理兵书,共五十三家,刘向写成《别录》,刘歆删节戏《七略》。《汉书·艺文志》就是《七略》的简明目录。《后汉书·冯衍传》叙述冯衍在建武末年上疏说:“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又作《显志赋》:“疾兵革之浸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沉孙武于五湖兮,

5、斩白起于长平。”孙吴兵书已经和孔子的六经并驾齐驱,为士人诵读。秦将白起于长平之战打败赵国,坑杀降兵四十万,是历史上著名的惨酷战例。此处,把白起与孙武相提并论,亦见孙武名震后世。由于《孙子》兵学的普及,后学增益的解说加多,往往郢书燕说,喧宾夺主。曹操于是削其繁剩,笔其精切,择出孙武原著十三篇,撰成《略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太祖)作者简介:卿三祥(1939一),四川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特约顾阔。·10·万方数据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孙盛是晋人,离曹操时代最近,自当看到曹注《孙子》,所说应是可

6、信的。以后时代日远,传闻乖异。如唐人杜牧在《孙子序》中说:“武所著书,凡数十万言,曹魏武帝削其繁剩,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语意已有不清楚的味道,不像晋人孙盛说的那样准确,后人因此怀疑曹操曾经将《孙子》另行改写,成为新的十三篇。宋人陈振孙撰写《直斋书录解题》,就表达了这样的疑问。他甚至进而怀疑是否确有孙武其人:“《孙子》三卷,吴孙武撰,《汉志》八十一篇,魏武削其繁冗,定为十三篇。世之言兵者祖孙氏,然孙武事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陈振孙是采用了宋人叶适《习学记言序目》的说法。迄至今日,《孙子兵法》的作者和成书时代仍然成为颇

7、有争议的悬案。曹操是否重写《孙子》十三篇,直到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竹简本《孙子兵法》,才大白于天下。由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银雀山汉墓竹简(一)》所收《孙子兵法》简本,可以看出:出土竹简十三篇的残简文字,与现存《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的相应部分对照,基本相符。不同的字、词、句虽有一百多处,但绝大部分是与文意关系不大的假借字和虚字,只有少数字句涉及文意较大。由于简文所在汉墓属于西汉文帝、景帝或武帝初期,简文自然是在这一时期或更前的时期抄写,其时代远在三国时期之前,足证曹操没有重写《孙子》十三篇。所谓“削其繁剩,笔其精切”,乃是针对孙武后学

8、所增益的解说诸篇,去粗取精,撰为略解而言。简本出于西汉,上接战国与秦,下启东汉、三国,是连接《孙子兵法》原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