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

ID:37566868

大小:265.8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12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_第1页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_第2页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_第3页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_第4页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兼容并蓄走苏南基础教育发展之路(党课参考)中共无锡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校2003.111一、从魏所康同志的研究分析说起今年11月8日至10日,首届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在苏州召开,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名教育研究界的精英到会,针对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众多议题展开讨论。其中,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对百名诺贝尔奖得主教育背景的分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魏所康对100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的年龄、家庭出身、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多种因素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从家庭出身来说,100

2、名获奖者中,生于专业技术人员家庭的占48%,这主要指靠知识服务获得工资收入的家庭,如医生、教师、编辑家庭等。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获奖者占28%,绝对值虽然较高,但这类家庭在社会生活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这个数据并不算高。3这主要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寒门”很难满足孩子好奇探究的欲望,也很难让孩子接受高层次教育。出身于这些家庭的获奖者身上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特点是刻苦好学。4在这100名获奖者中,有相当数量的获奖者在中小学时曾连续跳级,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孩子的惊人的记忆力、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中小学成绩中等的也占了45名,

3、有6人竟在中小学时成绩较差,最典型的是科学伟人爱因斯坦。这说明,人是可变的,不能以中小学的考试成绩确定人的终身。5魏所康还研究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学所学专业与获奖学科之间的对应关系:大学所学专业与获奖学科一致的占64人,不一致的占18人。在这64人中,有13人在本专科阶段或研究生阶段因为不喜欢原来学习的科目,大跨度地调整了专业方向。6魏所康一一分析下来发现,创新能力成长与家庭出身、经济条件、中小学学业成绩等因素都有关系,但都不是决定性的。60%的获奖者认为,决定因素是“兴趣和好奇心”;20%的人认为,决定性因素是“

4、问题意识”,主要指分析能力强、大胆怀疑现有结论是否正确、选择正确的课题或问题进行研究等;另有20%的人认为,毅力是决定因素。7魏所康说,既然创新精神是好奇心、问题意识和毅力交互作用的结果,那怎样把这一结果贯彻到对学生的培养中去呢?一句话,就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我国人才培养一贯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优,语数外理化五项全能。这样一来基础知识扎实了,但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成长。因此他建议,我们的教育应该给学生弹性,有弹性才有自由;给学生选择,有选择才有特长;给学生兴趣,有兴趣才

5、有创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思考、探究的主人。8二、吕型伟先生倡导的“第三条路”魏所康先生是我省目前教育科研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更多地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缺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几乎就在他发表上述观点的同时,86岁高龄的上海教育家吕型伟先生从上海赶到镇江,对该市教育界作了一场精彩报告,谈了对苏南基础教育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同魏所康先生的观点起到了互证。9他说,在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进行反思的同时,很多人提出应该向美国学习,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觉得要慎重。我做了10年的中国对外交流协会领导,每年都去美国。

6、当我们表示中国的教育要向美国学习时,美国教育部长很惊讶,他说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失败的,没有把公民的基础打好。“这不是谦虚,我在美国问初三的学生,没有谁知道中国首都在哪里,有的还说在日本,但如果问我们的初三学生,我想至少不会有人说美国的首都在德国。”10“美国为什么不满本国的基础教育?关于基础教育,历史上有两个理论流派。一是以德国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派,重视提高质量,重视打基础,统一考试,严格要求,但因为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屡受批评;另一派是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首的现代派,主张‘生活即教育’,不重视打基础,不重视考试,

7、这造成了美国基础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素质降低,因此,向美国学习要慎重。”11“我为什么不断推崇苏南教育?苏南的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办好教育难得的好条件,苏南教育一直也很实在,很成功。苏南教育也要改革,那么苏南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我觉得苏南教育要真正发展,重点要放在充实教育的内涵和提高质量上。要突破传统和现代派的束缚,跳出‘怪圈’,走出第三条道路:基础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12在上海,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不只是吕型伟先生。上海教育科研的领

8、军人物之一顾泠元先生前年在无锡师范学校、江大师范学院等单位作报告,也多次讲过相同的观点: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的创新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基础教育,但愿苏南教育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基础教育。 所谓苏南教育要走第三条道路,根据我们的理解,就是要坚持中国人自己优秀的东西,同时也学习外国人优秀的东西。13三、提升无锡基础教育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上海教育家推崇苏南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