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

ID:375692

大小:4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07-29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_第1页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_第2页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_第3页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_第4页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  目:我国农业合作组织模式比较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户小生产的局限性,单个农户无法与市场有效对接。“公司+农户”模式、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企业集团等现有模式解决了农户作为基本生产单位进入市场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农业所要求的社会化大生产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由于三种经济组织形式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在不同地区发挥的制度效率也不相同,治理机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充分发挥组织的特点和优势,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农业合作

2、组织模式的类型中国合作组织发展的思路大体有两种:第一,大综合、大合作的思路。即供销、信用、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社区合作融入期中,第二是分而治之,在现有的基础上各自完善和发展的思路。即社区性合作组织、专业性合作组织、供销社和信用社等自成体系,长期并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政府分别逐步加以规范,使其尽可能作为独立的财产主体,明确相应的法人地位和责任形式。(范小建1999)(一)专业性合作组织模式向东梅、陈德(2006)提出,现阶段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创新的主要模式:一是基于某个专业(产业或产品)生产的

3、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二是社区农民协会模式。三是股份合作模式。以股份形式汇集各类资源;劳动者互助、分工协作。郁国华(2008)概括分析了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三种基本模式及其特点,主要有生产型合作组织、加工型合作组织、流通型合作组织。韩淑明(2008)在分析山东潍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状况、成效与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麦克尼尔依据契约规制将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组织划分为五种:市场驱动型,基地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联动型,专业协会推动型,股份合作型等。(二)综合

4、性合作组织模式发达国家的合作组织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欧美的大型专业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较为集中;另一种是东亚地区的综合合作社,此类合作社产业产品集中度低于前者。8从农民合作组织的推动力量来看,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一是赵维清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归纳为两种成长模式,即市场推动模式和政府推动模式。二是牛若峰,夏英等将其归纳为三种发展模式:自发联合模式、政府推动模式和社会改造模式。夏英和牛若峰(2001)认为,构建发展规范的合作组织关键在于三大支点:制度、主体、环境。他们提出,“尊重基层和农

5、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从当地实际和不同特点出发,创造性地寻求合作组织的最佳发展道路,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以后较长时间内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本思路。但这不排斥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两者并列,才能将各个有利因素调动起来,在现有的条件下发挥农村合作组织的各项功能。”冯开文和向东梅等人就主张在农民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融合现有农村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社区合作组织,然后进行进一步地改造和规范,形成一种区域内的综合性的合作社。从上述各学者观点可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思路模式无外乎两类,综合模式与专业模式,两

6、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制度安排,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发展模式从其具体运行看有一定的效果,然而对各类发展思路模式的实用性和优缺点研究较少。二、农业合作组织模式的选择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选择不仅取决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农业生产发展现状、我国农业组织的历史传统等,而且还取决于它应该承担的功能。我国理论界对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的分歧。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把社区合作组织或由社区合作组织改造而来的综合性合作社作为主体模式,认为按照我国农户规模特征、生产经营效

7、率、地区差异以及农村生产经营组织的历史继承性,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只是成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但并不能成为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主体模式,应以综合性的合作经济组织模式为主体模式,但又不能完全仿照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建立那种集营农服务和政治集团为一体的组织,赞同由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的主体模式(翟印礼刘彩华,1999)。8也有人提出,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虽然能够代表农民自身利益,降低交易费用,但在我国维持运转的组织成本太高,主张对我国乡村组织按照政治组织和经济组织分离、

8、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思路进行改造,将现有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同社区合作组织融合在一起,办成一种类似日本农协的社区综合性合作社(高伟,2002)。第二种意见强调把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主体模式,认为社区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行政干预的产物,不是农民自愿选择的结果,若把这种合作模式作为我国合作经济发展的主体或重点,必然会严重束缚、甚至窒息我国合作经济事业的发展(韩俊,1998)。也有人把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过程总结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农民自由组成的功能单一、分工较粗小型专业合作社;二是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