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ID:37571276

大小:291.6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5-12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_第1页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_第2页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_第3页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_第4页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件-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13.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3.2货币政策工具13.3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3.4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3.5货币政策效果第一节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定义:中央银行为实现给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近期中介目标基础货币短期利率超额准备金再贷款远期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信用规模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9/25/20212金融学课件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

2、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经济增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充分就业:充分就业也只是意味着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或消除经济中存在的非自愿失业,而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低为零。物价稳定: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金融市场的稳定:汇率市场、资本市场-有分歧9/25/20213金融学课件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冲

3、突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冲突:菲利普斯曲线-见下图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统一的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冲突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存在冲突9/25/20214金融学课件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的教授菲利普斯对英国1861-1957近百年的统计失业率图14—1菲利普斯曲线P8%3%04%10%9/25/20215金融学课件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争论P391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同不同时期各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也在发展变化9/25/20216金融学课件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略)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

4、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力求协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配合运用。9/25/20217金融学课件四、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争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9/25/20218金融学课件五、货币政策目标的新发展和争议新发展:通货膨胀目标制实行的国家: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芬兰、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争议:货币政策和

5、资本市场相机抉择和规则9/25/20219金融学课件第二节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中央银行直接信用管制来对货币供应量或利率进行控制,以便达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如信用分配和利率管制。间接调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通过市场手段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进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和经济体系具有全局影响的政策工具,包括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机制、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和经济体系的影响是局部而非全局性的。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保证金比率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

6、金、不动产信用控制等。9/25/202110金融学课件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会改变银行体系的准备金结构。法定准备率的作用机制:是影响货币乘数值的重要因素。提高法定准备率会降低货币乘数值,相反,降低法定准备率则会提高货币乘数值,从而提高了银行体系扩张货币的能力。一般认为,调整法定准备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它对所有银行的影响都是平等的。但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有两个主要的不足。第一,它是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把巨斧,无法进行微调。第二,对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产生显著影响,所以很少调整(固定化倾向);第三对各类银行和存款结

7、构的影响不一致,导致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不易把握。9/25/202111金融学课件(二)再贴现机制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机制原理:中央银行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通过贴现申请贷款的意愿,进而影响其准备金和基础货币。方式:再贴现率、贴现种类、贴现额度再贴现机制的缺点:中央银行的被动地位、商业银行对再贴现率变动的反应弹性、利率调整的高低是有限度的。作用:再贴现机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挥着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作用,解决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作为一项政策工具,它还具有“告示效应”,作为一种信号表明中央银行未来的货币政策意向,影响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的预期。对短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