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答辩陈述 (1)

论文答辩陈述 (1)

ID:37573163

大小:349.3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5-25

论文答辩陈述 (1)_第1页
论文答辩陈述 (1)_第2页
论文答辩陈述 (1)_第3页
论文答辩陈述 (1)_第4页
论文答辩陈述 (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答辩陈述 (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答辩工作严格遵循:指导教师预审→答辩资格审查→评阅教师评阅→答辩→成绩综合评定的工作程序。答辩过程应公正透明,成绩评定客观合理。一、指导教师预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格式、质量等进行认真审阅,及时向学生反馈意见,预审合格后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进行预评分。二.答辩资格审查答辩委员会参考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定情况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不得参加答辩:①毕业论文(设计)有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者;②毕业论文(设计)格式不符合要求者;③毕业论文(设计)在文字部分或设计部

2、分不满足任务书所规定的最低要求者;④抄袭他人成果或请他人代做者。三.评阅教师评阅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选题及研究方向为每名参加答辩的学生指定一名本专业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担任论文评阅人。评阅人着重审查文本质量,包括设计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以及文本、图纸的规范性等,客观给出评语和建议成绩。并设计答辩的问题。本次答辩中为答辩小组成员。四.答辩的基本程序:1、答辩小组秘书宣布和介绍答辩小组教师情况,说明答辩的规则和要求,答辩学生不得向答辩组成员询问成绩。否则按违纪处理;2、答辩小组组长主持答辩会;3、学生抽签确定答辩顺序;

3、4、答辩学生开始答辩,自我介绍及论文简述10分钟以内;5、委员提问,申请人答辩。本环节在10分钟以内。学生至少回答3个以上问题;6、答辩小组教师将自己的评语简要告知学生;7、学生致谢并进行下一名学生答辩;8、本次学生答辩结束。五、答辩结束后必须进行工作1、答辩小组成员开始评定参与答辩学生评语及评分,首先进行《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的核对,然后根据指导教师以及答辩小组各位教师的《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语表》审议该名学生的评语成绩,记录后誊写在《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答辩小组组长签名。2、各答辩小组秘书收集本次《平

4、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语表》(包含指导教师的)和《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交答辩委员会。3、答辩委员会做最后评语及评分工作,并推选出本次毕业生的优秀毕业论文4、各答辩小组秘书领回本小组材料,并复印《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一份,两份送教务处盖章后拿回。5、指导教师从答辩小组领取学生论文及材料,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并按照论文存档格式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封装工作。并且刻录光盘保存本次毕业论文工作的资料,将装好的材料上交办公室。6、指导教师将毕业论文电子版成绩发送邮箱pdsxyklc@163.com。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

5、导教师应于答辩前认真评阅毕业设计成果,审查质量是否合格、毕业设计文档各项目是否合乎规范要求才能提交答辩,凡不符合教学评估要求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负全部责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按照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进行评定,认真评阅毕业设计成果,审查质量是否合格、毕业设计文档各项目是否合乎规范要求才能提交答辩,凡不符合教学评估要求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应将该学生论文打回重做并该名学生不予参加答辩,并将《平顶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分表》以及毕业论文在答辩前三天递交各答辩小组。答辩完从

6、各自答辩小组领取学生论文及材料,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并按照论文存档格式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封装工作。并且刻录光盘保存本次毕业论文工作的资料,将装好的材料上交办公室,并将毕业论文电子版成绩发送邮箱pdsxyklc@163.com答辩小组:评委收到论文后,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文章,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要求学生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审读论文应坚持高等教育本科学生培养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辨识真伪,就是要检查论文是学生独立完成还是抄袭他人成果;二是检验水平,就是指结合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理论,了解学生是否基本掌握所学学

7、科知识,是否具备相应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是查找不足,就是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论文中观点不明确、不清晰,论据不恰当、不确切,论述不详细、不严密,以及自相矛盾和值得探讨商榷之处;四是设计提问,评委在审阅论文时可以设计答辩时所要提问的问题,其原则是:(1)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在问题中,应既有关于基础理论知识的题目,又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作为高等教育本科培养的学生,应将对其创新能力的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2)深浅适度,即在问题中,既要有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又要有一定

8、深度和难度的问题。所提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应与指导老师的建议成绩联系起来。凡是指导老师初评成绩为“优”的论文,评委所提问题的难度就应适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