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

ID:37583529

大小:6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5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_第1页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_第2页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_第3页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_第4页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俗视域下的李商隐的诗歌研究摘要李商隐一生几乎都过着幕府游历的生活。而他丰富多彩的民俗诗歌也大多写于他幕府游历时期,长期的漂泊生涯也让他对异域的民风民俗有深刻的感受。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可见到对唐代时期民风民俗的描写。而岁时节日,饮食,居住建筑,宗教信仰是他民俗诗里最典型的几类。李商隐能在诗歌中广泛反映民风民俗的原因,是归于他个人的幕府游历生涯与唐代民俗文化的兴盛。关键字:李商隐;唐代;民俗文化Abstract目录TOCo"1-3"hzu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一、李商隐生平创作及其研究现状1(一)李商隐生平及诗歌创作1(二

2、)李商隐诗歌研究现状1二、李商隐诗歌民俗文化的体现2(一)岁时节日民俗21、元宵节22、七夕节3(二)饮食民俗41、蔬果、副食类42、饮酒民俗5(三)居住与建筑民俗71、住居建筑72、住宅家居8(四)信仰民俗81、道教信仰92、佛教信仰10三、李商隐诗歌广泛反映民俗文化的原因11(一)幕府游历的漂泊生涯11(二)唐代民俗文化的兴盛12四、结语12参考文献14附录15谢辞181、李商隐生平创作及其研究现状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诗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六百余首,一生历经坎坷的他却留下感人肺腑的诗歌篇章。这给后人留下很大的研究价值。在学界,

3、已有众多学者对李商隐做了研究。从清朝开始至当今社会都有学者从不同方向研究李商隐。他们把视角投向诗歌的研究上。其中包括对艺术特色、无题诗、爱情诗等都有涉及。以下我对李商隐的生平创作和研究现状两方面来做阐述。(一)李商隐生平及诗歌创作李商隐(约812-858),字义山,号玉溪山,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人,今河南省沁阳县人。后来迁居到郑州,郑州有李商隐的祖坟祖产,因此李商隐也把郑州称为自己的故乡。李商隐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诵读经书,七岁就能弄笔墨纸砚。十二岁时父亲去世,李商隐为了养家糊口,靠为别人抄写文书和出卖劳动力谋生,相当的辛劳。但在

4、成年之时仕途之路布满荆棘,逢牛李两党之争,给他的科举之路带来诸多不顺。尽管李商隐才华横溢但却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但他的诗作可谓是让人惊叹。千百年来李商隐已成为晚唐时代极具代表性的卓越诗人,现存诗歌作品约五百九十四首,又有集外诗十六首。李商隐六百多首诗歌中,诗歌体裁有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和古体诗。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内容大致为咏史诗、无题诗、写景诗等。这些不同题材内容的篇章中,都是诗人的人生体验与人生感悟。(二)李商隐诗歌研究现状从明朝末年到清朝末年,由道源的《义山诗注》为开端,先后陆陆续续出现了十几部,并且都流传到了今天,而且都是非常具有影响力

5、的著作。例如:钱龙惕的《玉谿生诗笺》,朱鹤龄的《李义山诗集笺注》,吴乔的《西昆发微》,陆昆曾《李义山诗解》,整体看来,此期对商隐其诗的研究与定位也率先有了质上的飞跃。在李商隐逝世之后近八百年之时,吴乔对李商隐诗歌思想艺术上的成就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在《西昆发微序》中吴乔喟叹“七百年来,有如长夜”,并大胆重新估价了李商隐“夫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义山虽取法少陵,而晚能规模屈宋,优柔敦厚为此道之瑶草奇花。”[1]这种评价其实从根本上肯定和认证了李商隐在唐代诗坛上的位置。到了民国时期的研究成果就已经是较为可观的,据统计,有张采田《

6、玉谿生年谱会笺》和《李义山诗辨正》,苏雪林《玉谿诗谜》等专著都是对李商隐诗歌有了更大程度上的飞跃。现今国内外共出版专著和选本大约有40多部,最为优秀的学者有: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黄世中合编的《李商隐资料汇编》等。这些著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李商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还有各类期刊上发表集结的论文约900多篇。总体来看,李商隐诗歌研究从角度、方法、手段、内容上已经全部涉及。二、李商隐诗歌民俗文化的体现纵观李商隐一生的诗歌作品,有反映民俗学视向的诗歌有八十多首,共分为七类民俗视角。分别是:岁时节

7、日民俗、饮食民俗、信仰民俗、居住建筑民俗、行旅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服饰民俗(民俗学视向分类详见附录)。从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很少见得有人从民俗学视角下研究李商隐的诗作。以下我将从岁时节日民俗、饮食民俗、住宅家居民俗、信仰民俗四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一)岁时节日民俗安史之乱虽把唐王朝从繁荣的景况转入衰败,但经过中唐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晚唐社会已经是一片平稳安宁的盛况。岁时节日民俗也渐渐成熟与复苏,岁时节日是指约定成俗的民俗活动。李商隐在诗中对元宵节、七夕节有较多的描写。其中有关七夕节的有将近十首。1、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就是

8、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的民俗活动在唐代已是大众狂欢的节日。在这一天有上元节的重要传统活动。这些不同种类的民俗活动也反映了不同的民俗文化。(1)赏灯、燃灯赏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