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

ID:37586322

大小:888.0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25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_第1页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_第2页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_第3页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_第4页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会计评论C石uNAACCOUNTINGREVIEw4卷第Vol.4,No.2第2期,eeeer2006年12月Dmb2006中国上市公司外部审计的选择及其治理效应王鹏周黎安‘,摘要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角度根据201一204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研究了外部审计选择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代理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产生的代理成本越严重上市公司越有可能选择审计质t较高,、“的“四大”这种关系受到地四大”区市场化水平所在位!以及再融资藉求的影,、“四大”响即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所在的地区以及上市公司有再

2、融资铸求,“”.,时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和选择四大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通过二阶,“”段回归我们发现选择四大能提高公司绩效以及降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关健词外部审计控制权现金流权资金占用一、引言,,,有经验证据表明当股权相对集中时给定其他情况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越,,大其侵占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动力就越大公司内部代理成本也就越,,;严重控股股东现金流权越大其侵占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的动力就越小,,,。aorta;aessens公司内部代理成本也就越小(LP等19992002Cl等2002)来、,

3、。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也进一步支持了这种经验发现(王鹏周黎安2006)严重的内部代理成本的存在导致上市公司对外部监督或约束机制的内在,。,ensenandMeekling2976)信誉较好的信息需求(J在这些监督约束机制中。已有的文献发现,“”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四大会计师—,anon,事务所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独立性提供较高的审计质t(TeohdWg.,.,,;eonanaavo,1993;eoneta;oneta19861993DfddJimblDfdl2000Siml。.,,“”oneta199

4、2)在中国市场上四大也同样能够提供更高的审计质t(Defdl;,;,;、,。、1999胡旭阳2002漆江娜等2004陈关亭关凌2004)王鹏王咏梅(2006),“”。也发现中国资本市场更认同四大的审计质t·,,。:,:.;王鹅1。。080王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通讯作者邮编一a:an.....。EmilwgpengZ@gsmpkueduen或wpeng@pbegoven感谢蔡洪滨教授和匿名评审人畜有建设性的评论和建议。中国会计评论Fan和Wong(2005)根据代理理论以及东亚8个国家

5、和地区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上市公司由于股权集中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文中用“”,,系控股股东的控制权表示侵占效应控制权水平越高公司代理成;“”,,。本越大用现金流权表示激励效应现金流权水平越低公司代理成本越大,,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所产生的代理成本越严重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四大会计师辜务所并且有再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体现得更明显选择“”,,四大能显著提高公司绩效这说明在东亚经济体中外部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治理的作用。,:,给定上述研究我们自然会提出如下问题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选择外

6、部审计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外部审计的选择是否也存在治理效应?关于,国内。00这些问题已经有学者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研究孙铮等(24)发现国有、“”,股法人股以及境内个人股促进上市公司选择四大的动力较小境外法人股“”。an和境外个人股东促进上市公司选择四大的动力较大Wg等(2005)根据樊,纲和王小每(2004)关于中国各地区市场化指数的数据研究了中国国有上市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受到各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影响。曾颖和叶康涛“”,(2005)则发现上市公司第一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与选择“四大”呈“”,即代理

7、成倒U型关系本较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选择信誉较好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同时选择四大提高了公司绩效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墓础上试图进一步考察中国上市公司选择外部审计与,。公司代理成本的关联分析外部审计的选择是否存在治理效应我们的研究与上述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考察控股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和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时曾颖叶康涛(2005)将控股股东定义为第一股东,。并没有逐层找到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仅拥有上市公司中间控制者,。的资料不足以准确了解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刘芍佳等2003)本文则沿袭

8、,Claessens等(2002)以及Fan和Wong(2005)的思路与方法从中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表,。中逐层寻找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以此定义控股股东,,、其次在研究思路上曾颖叶康涛(2005)及国内相关的其他研究主要侧重,于控制权这单一维度与公司绩效和外部审计需求的关联而没有区分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所蕴涵的不同内容也没有考察两者之间的分离所带来的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