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

ID:37587303

大小:609.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1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_第1页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_第2页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_第3页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_第4页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断句考纲说明:文言文断句考查文言断句是今年新增的一个考查点。“断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同时又是阅读文言文的一项综合能力。我国古代的作品本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伴随着现代汉语而产生的。古人在读书时,根据文章的内容自行加上圈点,即古人所说的“句读”。“断句”要求对文言文段的意义进行整体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断句。文言文阅读断句今年江西高考语文新增了文言文断句的考试内容,采用的是客观题的形式。断句是文言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学生必须要大体上读懂原文,才有可能正确断句。“题型示例”选的是《尹文子·大道上》上的一段,《伊文子》一书是先秦论法术和刑名的书。由此似乎可以推测“断句”考查会用

2、先秦诸子的材料,根据《考试说明》“命题指导思想”中“回归教材”“导向读书”的原则,复习迎考应在《论语》《孟子》中做做文章,借助这两本书中的例子,归纳一些断句的基本方法。今年文言阅读考查与前几年有较大的变化,除了增加断句题外,取消了前几年试题中的辨别内容和全文综合理解的题目,增加了考试难度。以前不少学生是借助全文综合理解这一题目的相关提示去阅读原文,弄清文义,现在这一拐杖没有了。在考试复习中要强化考生独立阅读原文的能力。断句: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文言特殊的表达形式断句文言断句是文言阅读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字、词、句综合知识的运用。考生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文言知识,读懂原文,然后才能断句,

3、同时在断句时,可以借助文言的一些特点,帮助我们做好这一题。①通读文章,理解大意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译文】从前有人从楚国的都城郢写信给燕国的相国。可是夜晚在写信,光线不够明亮,就对举着蜡烛的仆人说:“举烛。”。结果无意识地在信里

4、写上了“举烛”两个字。其实,“举烛”这两个字并不是信里要说的旨意。燕相看到信中“举烛”二字,很高兴,说“‘举烛’,就是崇尚清明廉洁。要施行清明政策,则应举荐贤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个意思告诉燕王,燕王很高兴,并予以施行。结果燕治理得很好。国家倒是治理好了,却不是写信人的本意。现在学习的人,都和这个相类似。②借助对话、引文断句文言文在叙述人物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遇到“曰”“云”“言”等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断句。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都属于对话

5、提示词语,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译文: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

6、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陛下不善于带兵,但善于统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③观察虚词虚词往往是断句的重要标志。尤其在一些语气词的后面,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①“夫、惟、盖、凡、初、窃、请、敬”等发语词、副词等,常常用在句子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句。②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是故等,大多用

7、在一句话的开头,在这些关联词前一般要断句。③表示陈述、感叹、疑问、祈使等语气的语气词,如:也、矣、乎、哉、为、与(欤)、耳(尔)、邪(耶)、焉,常用在句末,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句。④“以、于、为、则”等连词、介词等经常出现在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则”有时放在句首,它的前面需要断句。)⑤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所连接的词或短语,作句子的成分,而且连接得很紧密,一般在其前后不断句。如果“而”连接两个句子,则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