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

ID:37599469

大小:393.81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5-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课提纲(三)-南方医科大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言的界限:“不可说者”、“神秘之域”及其解蔽—从早期维特根斯坦与马克思的相关论述谈起熊进(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文章摘要及关键词语言划界思想是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甚至一以贯之到维氏后期。前期维氏在语言之内对可说者与不可说者进行了界划,界限之外的“神秘之域”不可说但却是人类真正安身立命的根基,其自谓之为“语言批判”。而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成熟奠基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从“实践批判”的视域构建了语言的生存论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消解了语言的彼岸性和神秘性。文章分别剖析了马克思和维特根斯坦的相关思想,并对这两种哲学批判路径进行了简单的比较阐发。语言不

2、可说者语言批判神秘之域实践批判主要内容一、早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划界思想简析二、马克思关于语言源起及其属性的生存论建构三、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与马克思“实践批判”的比较阐发一、早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划界思想简析(一)维特根斯坦“语言划界”思想的提出1.《逻辑哲学论》序言中开宗明义:“要为思想划一个界限,或者毋宁说,不是为思想而是为思想的表达划一个界限”,“这种界限只能在语言中划分,而在界限那一边的东西就简直是无意义的东西”。他在语言之内为世界划定了界限,从而得出了在界限那边不可说的“神秘之域”的存在。然而人类却又对之是不可言说的,只能“保持沉默”。2.逻辑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认为命题与事实具有

3、严格对应关系,并据此来判定命题真假。这里与命题相对应的事实按维特根斯坦的理解是可能事实,而不同于罗素、弗雷格等理解的所谓客观事实。由于客观事实或客观世界进入逻辑的领域,维特根斯坦认为它会给逻辑哲学本身带来了困境,故而“在逻辑中决不可能有出乎意料的东西”、“逻辑充满世界: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逻辑的界限”。(二)维特根斯坦“语言划界”思想中的“不可说者”与“神秘之域”1.“不可说者”这一概念的内涵可以简单看成肯定和否定两个层次,即否定前缀“不”和肯定的“可说者”,其相应的表现形式为“不(或非):可说者”。与此同时,“可说者”又可细分为“可”、“说”、“者”三个互为相关的方面。在“不可说者”中,把握

4、“不”和“可”尤为关键。其中“不”所体现的是逻辑否定思想和否定性,而“可”所蕴含的则是逻辑的可能性原则。“说”的基本内涵是借助于命题来实现的逻辑描述。“者”是逻辑中的对象、逻辑的存在,也就是事态,而非现实的存在物。2.“神秘之物”归纳起来大概主要有四大类:逻辑形式;哲学的本质;伦理学、“唯我论”和“生命意义的问题”;对于“世界存在”的神秘感觉。维氏所着重关注的是后三类问题,实质也表明他对人文精神和人文意蕴的深切萦怀。维特根斯坦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所阐述的诸如“善恶”、“灵魂”、“本体”等一些问题并不存在于事态所构成的逻辑空间之中,因而是语言所无法加以把捉的,所以传统哲学中充斥着关于此类问题无意

5、义的命题。“世界的意义必定是在世界之外”,为人生问题之谜提供答案的神秘领域却在人生之外,语言或思想表达是有其视阀和界限的。二、马克思关于语言源起及其属性的生存论建构(一)语言的“向来我属”性即语言的属人性1.从语言的产生过程看,语言是人社会生产活动的产物。“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其它的语言学家,也探讨语言的起源问题,但他们把语言看成是人类某种内在需要的产物。如卢梭、洪堡特不约而同都把语言的产生归结为人类的内在需要(即人类精神或抽象本质的产物)。马克

6、思对语言起源的考察奠基在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之上,这也开创了语言哲学研究的新途径。保罗·利科对此有高度的评价,认为“把语言的起源和发展同生产和社会交往形式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这个尝试本身在方法论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2.从语言产生所倚赖的物质器官来看,也是在人的劳动过程中逐步发达和完善的。正如马克思形象地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3.从语言之所以能被理解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来看,同样是在人们千百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建构和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而

7、这种现实的意识正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人类语言能够互相理解和通约的最深层原因还是人类都面临着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身任务的一致性。关于这点,晚期维特根斯坦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人类共同的行为方式乃是我们据以解释陌生语言的参考系”。(二)语言的此岸性即语言的现实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或层次来展开:1.语言与思想的内在关系,“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即语言,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