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

ID:37603706

大小:3.59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5-12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_第1页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_第2页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_第3页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_第4页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9]_(人民版必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个十足暴君,它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李贽是明朝后期一位以“异端”自居的进步思想家。他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是怎样“掀翻一个世界”的?秦始皇像思考:(1)“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李白《古风》自主学习:(2)秦王在灭六国,结束割据局面后,为扩大疆域,又进行了哪些活动?(3)这些活动有何意义?一、“六王毕,

2、四海一”——实现统一1、过程(1)东灭六国,建秦朝(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2、意义:(1)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人口达2000万想一想: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该如何来巩固呢?朝议?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功赋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

3、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2)材料二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安宁之术”主要指什么?(1)指出材料一主张的实质内容。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2、确立:秦朝3、内容:皇帝郡尉(军事)郡守(行政)监御史(监察)县尉(军事)县令(行政)县丞(刑狱)有秩(民政)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里正郡县乡里4、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发展:西汉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

4、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灭?议一议?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相同点: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划分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与中央关系诸侯官位、封土世袭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皇权至高无上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栗内史少府九卿皇  帝太尉(军事)丞相(政事)御史大

5、夫(监察)三公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3、朝议制度如何看待朝议制度?(1)作用: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2)破坏:君主专制4、汉承秦制小结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大一统东灭六国北击匈奴南征岭南西南开“五尺道”政治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朝议制度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皇帝郡县三公九卿乡里最高统治者中央行政机构地方行政机构再见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与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历代封建王朝相比,可谓惊人的短暂。试结合下列材料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6、。从秦亡的原因中是否能印证今天我国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试举例述之。材料一:有人质问:“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郡县制既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为什么秦朝却很快覆亡? 材料二:柳宗元回答说:因为秦朝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群众,“人怨于下”,所以一呼百应,揭竿而起一下子推翻了秦的统治。“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问题:1、什么是挟书律?其目的是什么?2、如何评价挟书律?回答:(1)章竭为什么称焚书为“竹帛烟销”?(2)秦朝“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秦朝时未发明纸,文字写在丝帛竹简上。焚书坑儒并没有巩固其统治,暴政加速了它灭亡。(唐

7、)章竭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烧之,有敢偶语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诛。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于是使御史悉案问世諸生,諸生傅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如何评价“挟书律”“焚书坑儒”?朝议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