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

ID:3760386

大小:33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1-23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_第1页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_第2页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_第3页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_第4页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源地蓝藻水华治理的BOT模式阳逸琪13916349282上海某控藻技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蓝藻概况蓝藻别名:蓝绿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藻类生物。蓝藻分类: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蓝藻种类繁多,约2000种,中国约900种。蓝藻水华特性蓝藻是光合自养生物,适量有净水的作用。蓝藻在生长期没有死亡时一般不污染水体。蓝藻在未死亡时水体中藻毒素很少。蓝藻爆发的过程是增加N、C和富集N、P的过程。增加大量有机质并污染底泥。蓝藻水华生长爆发过程(五阶段)休眠阶段(冬季休眠期)复苏(萌发)期:3月,9-16℃首次爆发期:4月,16-20℃,19.5

2、℃蓝藻生长速度最大,当藻类密度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首次爆发。持续爆发期:5-10月,20-33℃,爆发规模依次扩大,7-10月蓝藻爆发规模最大。衰退期:11-12月,水温从18℃下降到9℃,蓝藻沉降快速减少。蓝藻水华危害蓝藻水华制约湖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生存,危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蓝藻水华导致水体缺氧,危害渔业生产;增加水处理成本,影响饮用水供应;产生异味物质,恶化供水水源;分泌毒素,危害饮水安全;减低水域美学价值,破坏旅游功能。藻毒素①特性: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易溶于水、甲醇或丙酮、不挥发,抗pH变化。②分类:一类为肝毒素和神

3、经毒素,会侵袭肝脏和神经,另一类对皮肤有刺激作用。③微囊藻毒素,是肝毒素,会诱发肝癌,是乙型肝炎,黄曲霉毒之后影响最严重的毒素。蓝藻毒素影响①1996年巴西出现100多名急性肝功能故障,7个月内50多人死于藻毒素急性中毒。②江苏海门启东居民长期饮用含微量微囊藻毒素的河水,肝癌病症发病率高。③广西扶协等地区居民长期饮用含微量微囊藻毒素的河水,肝癌病症发病率高。④巢湖专业渔民血液中检测出微囊藻毒素,并引起渔民的肝损伤。淡水水体中的蓝藻毒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证据确凿。复旦教授、流行病学专家俞顺章先生认为:20世纪人类控制了

4、水传播霍乱伤害,21世纪面临饮水被藻毒素污染的主要卫生问题。控藻技术方法 分类①化学法:易造成二次污染和残留但见效快,如:硫酸铜、硅藻土等,化学药剂大量使用。②物理法:打捞费时费力,藻水分离后转移污染。打捞是目前一种无奈而又最有效的办法,通过打捞方式治理藻类爆发产生的藻泥的出路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焦点。③生物法:成本低,无有害副产物,但是技术不稳定,需要技术创新应用。缺乏高效的、能够将蓝藻资源化利用的控藻生物。(蓝藻资源化利用和控制是最主要的研发方向)④生物控藻基本原理是采用特殊的生物有机体控制藻类生长或藻类食物链组成成分的含量,从源头竞争蓝藻所需要的

5、营养物质和转化利用蓝藻。⑤生物法无污染并促进了蓝藻的资源化利用,是控藻技术的突破方向和最佳选择。生物控藻方法之间的比较①大面积的水生植物降低养殖水体容量,吸收水中氮磷,起到和蓝藻竞争养分的作用,没有直接控制和转化蓝藻,富营养化程度较重水体修复率不高;同时凤眼莲等外来植物竞争性控藻会造成物种入侵等新问题。 ②微生物控制藻类是在藻类腐败发酵后才分解利用,相关养分又重新回到水环境中,同时存在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且无法大面积应用。 ③提高水中浮游动物数量来控制藻类含量,浮游动物数量增殖调控难度大,浮游动物的后期利用又是新问题,在大水面和深水体中作用不明显,

6、成功率不高。 ④鲢鳙等鱼类摄食大型蓝藻,消化能力和控藻效率低下,数量需要量太大,不能吞食小分子蓝藻,消化利用程度低,控藻效果并不理想。获利途径向湖泊水库水源地等富营养化水体蓝藻爆发水域的管理单位和取水治水单位提供工艺技术方案设备,并从中收取技术服务费和运营服务费;或者以技术和服务换取水域渔业经营权加服务费。建立原水水域控藻的(BOT)示范模式,减少蓝藻危害,提高原水水质。或者以控藻服务换水域渔业使用权加减半的技术服务费。市场示例青草沙原水水库日供水量可达719万吨(上海水需求的一半),满足1000万人口用水需求,若采取水域控藻的(BOT)模式,每吨

7、水增加0.02元成本,每天能够收取服务费约14万元,一年的控藻服务费能够达到5千万元。太湖边无锡和苏州每年取水规模达到100亿吨以上,每吨0.02元的服务费,就有2亿的年收益。在采取水域控藻的(BOT)模式后,取水工程不必搬迁和重建,杀藻药剂的使用,除藻毒素的药剂使用,相关设备设施的增加和投入,其他水体控藻技术的使用等相关费用。关键是解决了治理蓝藻水华污染的国际难题。市场前景据环境保护部2011年对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显示,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占总供水量的11.4%.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蓝藻水华频发,河流型水源地

8、安全隐患多,极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水源地控藻收支概算收入:青草沙水源地70km²,(1km²=1500亩,共10万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