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

ID:37613340

大小:374.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_第1页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_第2页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_第3页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_第4页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È2010年第3期现代大学教育5学术争鸣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胡文龙雷庆摘要: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观设想,是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之一。以幸福论为立足点来观照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取向,会发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化幸福高于个人幸福、低层次幸福高于高层次幸福、结果性幸福高于过程性幸福以及理性幸福高于非理性幸福等问题。为了实现培养幸福人的教育理想,高等教育者需要辩证处理各对范畴之间的关

2、系,建构合理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幸福原则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0)03-0005-06高等教育质量观是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社会对教育质量标准和人才培养规格的主观设想,它是一、幸福与高等教育教育思想观念的核心问题之一。当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确立受制于特定社会对高校教育活动价值的目前学者对何谓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理解和诠释,即是在追问教育活动合理性过程中所的回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综合各家之[1]

3、体现出的价值取向。在当前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言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幸福获得路径以及幸福与于社会治理各领域的语境中,教育作为培养人与完高等教育关系的见解。善人的崇高事业,应该主动关怀个体生存状态。否(一)幸福与快乐则,教育活动的合理性便会受到质疑。因此,若为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同一概念。幸福是快乐的,一种高等教育质量观提供坚实的合法性基础,我们但快乐却不都是幸福。二者的区别,正如泰佛所可以从教育活动的本质精神和人类永恒的企盼中寻说,全在于对人生的意义如何:幸福的定义,乃找渊源。是一种就一个人的人生、一生、生活

4、总和来说的快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实践中,幸福是人类不[7]乐状态。一些西方学者也认为:幸福关涉人生懈追求的主题和终极目标[2]。恩格斯说:每个人[8]全部。进一步讲,快乐是需要、欲望、目的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幸福则是对于人生具有重大[3]不破的原则。费尔巴哈也说:生活和幸福原意义的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是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追求,至少是一切健全的追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快乐,是获得了对于人生具[4][9]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看起来只有幸福才

5、有重大意义的利益、善的信号和代表。即是说,有资格称作绝对最后的,我们永远只是为了它本身幸福是由人实现重要目标而获得的精神满足。因[5]而选取它,而绝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既然此,幸福的本质就是对象符合人内在尺度的状态。幸福具备永恒不变的形而上之意义,那么教育活动人有一种关于幸福与否的感受尺度,符合这个尺的理想目标就是培养幸福的人,明显地增进个体和度的境遇或对象就使人感受到幸福,反之则使人感[6][10]大众的幸福。因此,以幸福论为立足点来观照受到不幸。因此,个体要获得幸福感,重点要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价值

6、取向,我们将会获得较为合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强实践能力(即外理的分析。在尺度),经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统收稿日期:2010-01-23作者简介:胡文龙(1981-),男,河南周口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雷庆(1964-),男,湖北蒲圻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教育研究;北京,100191。6胡文龙雷庆:幸福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价值取向一过程来创造幸福生活。另一方面,具备不断反幸福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幸福不能仅

7、仅通过好的思、调节和优化内在尺度如欲望、需要的人生智结果来定义,而且还必须由美好的行动过程来定义,慧,提高审美情趣以及幸福感知能力。否则不可能有幸福。要能够意识到幸福之所在,需要有双重关注,即不仅意识到结果的价值,而且尤其意(二)幸福原则识到通向结果的行动的价值,不仅把结果看作是幸福创造幸福生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这是的生活,而且尤其把行动本身看作是幸福的生活。保障幸福的必要元素。第一,精神优先原则。Brunstein等人研究发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现,源自内在需要目标(如个人成长

8、、他人赞美、如果个体从事的活动是由奖励控制和激发的,被外社会交往等)的满足与幸福感水平有相关性,而在动机支配,那么即使达成目标,个体也可能体验外在目标(如金钱、权力等)是工具性的,与幸[14][11]不到幸福或者得到福乐体验。福感无相关性。而且,生理需要的满足只有通第四,个体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原则。幸福过精神的确认、筛选并转化为精神的力量才能使人[12]213建立在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的基础之上。一体验到幸福。从古到今,西方先后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