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

ID:37614114

大小:555.4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6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_第1页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_第2页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_第3页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_第4页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J0URNALOFTSINGHUAUNIVERSITYNo.62006第21卷(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1.2l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郭培贵(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噩宁大连116029)摘要: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完全与官学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以及以科举功名为主、学校功名为辅的层级功名体系,科目单一和考试高度统一,防范和惩治作弊之制空前严密,分

2、地确定解额和录取比例制度合理、‘完备,实行进士观政制度。规范性、包客性、适应性、公正性和吸引力都空前加强,明中叶后科举功名成为决定士子个人前程和朝廷分配政治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这既是科举制自身发展和明代社会内在要求的产物,也是明代统治者统治理念的反映和其高度重视的结果。既对选才和普及儒学文化尤其是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败坏和压抑人才、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等消极影响。关键词:明代科举;发展特征;原因;启示中图分类号:K248;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62(2006)O6—0077-08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

3、举发展的鼎盛阶发展特征及其启示的成果尚不多见,为进一步段。自20世纪初,特别是8O年代以来,海内外加强这一问题的研究,笔者特撰此文,并就教于学术界发表专门研究明代科举的论文已逾百方家。篇;进入新世纪,又有数部专门研究明代科举的著作出版;qj另外,一些通论中国古代科举和专一、明代科举发展的论明史、明代教育史、明代政治史的著作也都有大量篇幅涉及到明代科举。②以上成果中的绝大主要特征及其成因部分,都从不同视角和层面对明代科举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讨;但从宏观角度总结明代科举以开放、客观、公正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大抵①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

4、0年;钱茂伟;《国家、科举与社会——以明代为中心的考察》,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考论》,沈阳:沈阳出版社,2005年。②参见Ping-tiHo(何炳棣),eLadderofSuccessinImperialChina:AspectsofSocialMobility,l368一l911(《明清社会史论》),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62}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宫崎市定;《科举史》,东京:平凡社,1987年;李新达:《中国科举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

5、95年;BenjaminA.Elman(艾尔曼),ACulturalHistoryofCivilExaminationsinLateImperialChina(《帝制晚期中国科举考试的文化史》),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2000;吴宣德:《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明代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王炳照、徐勇主编:《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南炳文、汤纲:《明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张显清、林金树等:《明代政治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上

6、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刘海峰:《科举学导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收稿日期:2006—03—10作者简介:郭培贵,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78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萌于南北朝,始于隋而成于唐”,①完备于宋、元;目为中心,而且科举考生也以学校生员为主体,明明代则处于其发展的鼎盛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后期甚至几乎完全来源于学校,⑤从而使科举考八个方面:试真正成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考试;这就为统(一)完全实现了科举与空前完备的官办学一考试内容、文体形式和考生的知识结构、思想素校教育的紧密有

7、机结合。尽管科举与学校结合的养等提供了前提条件;不仅有利于考试制度本身趋向,早在科举制确立和发展之初的唐代就已出的发展和完善,而且对于朝廷加强对天下士子乃现,如中央各学的生徒成为科举考生的主要来源至全社会的思想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官办教之一,②就是其具体表现。宋代以后这种趋向仍育成为科举的重要补充,表现为学校不仅成为科不断发展。但自唐至元,在科举与学校关系日趋举落第者的收容站,⑥而且学校功名及其入仕途密切的同时,又始终存在着科举与学校的矛盾,表径成为科举功名的重要补充;从而大大缓解了社现为时而重科举,时而重学校,宋徽宗甚至还一度会矛盾,进一步增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