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ID:11788627

大小:206.50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18-07-14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1页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2页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3页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4页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1、相关定义1.1、相关概念与资料“近世浙江籍进士数据库”,是本文进士数据统计的基本依据。浙东五县,专指绍兴府的余姚县、会稽县、山阴县和宁波府的郸县、慈溪县。浙东五县在明代进士人数众多,在浙江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又同属于宁绍平原,有相似的地理环境与民风民俗。(日)森正夫《日本八十年代以来明清史研究新潮流》,《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4期。第一章明代绍兴府余姚县的社会和文化1.2、狭邪小说的概念所谓”狭邪小说”之名最早见于鲁迅先生的《小说史略》:”自明及清,作者尤多,明梅鼎柞之《青泥莲花记》,清余怀之《板桥杂记》尤为

2、有名。是后则扬州、吴门、珠江、上海诸艳迹,皆有记载,且令人小传,亦渐侵入志异书类中,若以狭邪中人物事故为全书主干,且组织成长篇至数十回者,盖始见于《品花宝鉴》,惟所记皆为伶人。”[I]此后的学者大多认同狭邪小说是指清代后期小说中以描写青楼、梨园为主,描写其中的妓女、缥客等人群的章回体小说。狭邪小说的作者大多为游幕的文人,创作狭邪小说的原因是”块然魄擂于胸中而无以自消”的消遣行为。[2]由于文本的相互交流、传承,使晚清的狭邪小说基本具备了小说流派的特征。作为一个流派,晚清的狭邪小说具有自己的本体渊源和文化渊源,更具备自己的发展轨迹。石昌渝认为,”清末盛行的

3、狭邪小说,如《品花宝鉴》、《花月痕》、《青楼梦》、《海上花列传》等等,是才子佳人小说在清末的变种,才子仍是才子,佳人换成优伶和妓女。叙事之缠绵,感情之哀怨,又胜于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鲁迅先生强调狭邪小说与《红楼梦》继承关系,认为狭邪小说将”佳人”变为”优伶”,表现空间由”大观园”变为”妓院”狭邪小说上承古代”世情”、”人情”小说的叙事传统,下启民初的言情、神鬼小说创作,是近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自鲁迅先生首倡近代狭邪小说以来,研究几经起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溢美”、”近真”、”溢恶”。经过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狭邪小说体现出一个明显的发展的过程,这一问

4、题学界存在两种观点。前者是鲁迅先生的”三期说”,小说中娟妓形象与现实世界的接近为分判依据,认为”作者对于娟家的写法凡三变,先是溢美,中是近真,临末又溢恶。”由于这一思路符合狭邪小说思想倾向与审美趣味转变的事实,加之鲁迅先生对狭邪小说研究,此种为后辈学者所沿用。这是对狭邪小说的早期定义、研究,现在我们依7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沿用这种说法。1.3、士子概念界定清朝在立国之初,就开始开科取士。顺治元年,神州格局未定,各地抗清武装斗争不断,清政府就果断宣布开科取士。浙江总督张存仁在奏疏中说:”近有借口剃发及反顺为逆者,若使反形既露,必处处劳大兵绞捕。窃

5、思不劳兵之法,莫如速遣提学,开科取士,则读书者出仕之望,而从逆之念自息。”①后多有谋臣建议用开科取士来收拾人心。以后,清朝历代皇帝都将科举视之为”抡才重典”。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取士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清代,不论年龄大小,未进学的读书人都称为童生,而童生经过童试进入府州县学才成为生员,所以童试为读书人进身之阶。生员又称为”秀才”。”秀才”二字,始见《管子?小匡篇》:”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呢,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史记?儒林传》:”公孙弘等议,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是秀才科名所自起”。②成为生员后,读书人开始正式走上博取功

6、名的科举道路。当然,朝廷对生员资格有一定的限制。顺治9年规定:童生入学,乃进身之始,不可不严为之防。或系娼、优、隶、卒之家,及曾经问革,变易姓名,侥幸出身,访出,严行究问黜革。若教官纳贿容隐,生员扶同保结者,一体究革治罪。③也就是说,除了广大女性排除在科举之外,出身为娼者、艺人、衙役、差役和曾经犯罪受提审、革职者,这五种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除此,即使是孤寒贫穷之家,只要有读书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其实,清代贱民相对于良民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在逐渐减少的。雍正时曾先后为天下贱民豁不过,监生如参加本省乡试,就由地方官送学政录科,如参加顺天乡试,则由

7、本籍所在地方官申送国子监考到录科。地方官学生员和国子监学生已经进入了士子的行列,脱离了一般普通百姓的身份,也享有不同于普通百姓的特权。《汉书,食货志》:”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此时四民的区别只在于从业的不同,到唐后期以后,士族一般是指通过科举入仕或准备应举入仕的家族。”士子”就成为了一般读书人的通称,士的这一内涵也成为科举时代的通行用法。清代于生员尤为优待,顺治13年规定:”各省提学,将各学廪、增、附名数细查在学若干,黜退若干,照数册报,出示各府、州、县、卫张挂,俾通知的确姓名,然后优免丁梁。③康熙年间又规定生员如有严重违反法律的,地方要

8、先报学政,待黜革其身份后才得治罪。如果所犯事小,发学责惩,不能将其和普通百姓一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