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ID:37615333

大小:4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第1页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第2页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第3页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第4页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李燕玲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十五小李燕玲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例3、例4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在操作试验活动中经历探索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的过程,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2.借助剪一剪、拼一拼、移一移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3.渗透建模思想,体验数据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2.操作实验,感受三条线段

2、怎样围成三角形懂的围成三角形的关键是任意两条线段的端点两两相接。二、创设情境,提出猜想。1.电子白板课件出示:课本62页例3情境图。(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

3、这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小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三、重组三角形模型----探究三角形边的关系。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电子白板课件出示)(1)6、7、8。(2)4、5、9。(3)3、6、10。(4)8、11、11。教师: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一起动手实践一下吧!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纸条分别剪出以上几组长度的纸条。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

4、,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师引导: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特点或关系?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在这里,老师给每一组都准备了长短不一的小棒,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从中选择三根小棒作为三角形的三边,量出它们的长度,拼一拼,最后由小组中的记录员记录实验结果。请同学们展示和汇报小组活动的实际记录,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摆成了三角形的小棒的长度之间有

5、什么关系?)师生一起分析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四、回顾探究过程,梳理研究方法:教师: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大家是怎么知道三角形边的关系的?师生小结:大家先通过动手操作做了试验,得到了数据,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和对数据的分析,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情况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不能围成,最后概括出了三角形边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动手试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数据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五、运用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问题。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

6、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下面每组中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说明理由。⑴3cm、7cm、5cm⑵6cm、2cm、2cm⑶8cm、4cm、4cm3.拓展延伸:7cm、2cm、()cm要围成三角形,第三条线段长可以是多少厘米?六、课堂小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三角形边的关系能不能6、7、86+7〉86+8〉77+8〉64、5、94+5=94+9〉55+9〉4…………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和小于或等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石嘴山市第十五小学李燕玲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试验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7、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学习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即学生学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想,在操作中验证,在交流中发现,并将“学习猜想的方法”与“学习验证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整堂课,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态度、思想、方法,是一种探究的品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对他们后继知识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也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一、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事实。在现实生活中,从某地出发到达目的地,有几条路径可以到达的事情很多:比如从家出发去学校,从某处出发去游乐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