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

ID:37621536

大小:172.39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26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_第1页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_第2页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_第3页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_第4页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发展展望船舶气囊下水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项创新技术,这项见证我国造船界广大职工智慧的新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实践已经证明,这项低成本、低消耗、无污染、高效率、高可靠性、机动灵活的技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船舶气囊下水现状1、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从1981年初山东省小清河船厂成功地用承压气囊将一艘驳船送下水到现在,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为初创和起始阶段。在这段时间,这种简易、经济、能适合不同船舶建造模式的下水方式,受到了中、小型船厂的广泛欢迎。船舶气囊下水技术在全国一些内河

2、船厂得到了推广,数以千计的船舶使用气囊安全下水。但当时这项技术始终只是徘徊在自重5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上使用,由于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再加上受到气囊结构和强度的制约,也发生过一些气囊下水失败的情况而受到人们的质疑。1993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研制成功了新一代环绕贴敷整体成型的高强度锦纶橡胶气囊,新的材料结构和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气囊的承载能力,气囊下水技术焕发出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把气囊下水工艺推广到中型船舶上。1994年9月,浙江舟山船厂运用新型气囊下水了一艘长69.8米,宽14.8米的车客渡船,下水重量达到了900吨,突破了以往采用气囊下水的船舶自重长期在500吨以下

3、徘徊的局面,《中国船舶报》以“我国船舶气囊下水有新突破”为标题作了详细报道。这次成功的船舶气囊下水,被评为船舶行业当年的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95年10月,湖北省浠水船厂使用新型气囊下水了一艘8,000载重吨的宽体甲板驳。该驳长91.5米,宽24.4米,深5.5米,下水重量首次突破1,000吨大关,达到1,200吨。这标志着气囊上下水工艺进入中型船舶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各类船舶利用气囊上排和下水,其中有集装箱船、货船和工程船舶。11998年到2001年,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探索,反复试验,研制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一代气囊——“高承载

4、力多层揉压气囊”投放市场。高承载力气囊相比于1993年研制成功的原型气囊,其承载能力提高了2倍,大大扩展了气囊的应用范围和安全保障性能。在新产品投放市场后的时间里,有数以千计的万吨级船舶采用新品气囊安全下水,创造出一系列新的记录。2007年,船舶行业标准CB/T3000-2007《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发布实施,在船舶生产企业的许可证发放与认证工作中,将气囊下水作为一种认可的船舶下水方法列入其中,这对船舶气囊下水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2007年7月,载重45,000吨的“国裕海驳1号”,在江苏扬州国裕船舶有限公司气囊下水专用坡道上顺利下水。该驳长

5、204米,宽33.6米,下水重量达到9,000吨。同年8月,载重55,000吨的巴拿马型散货船“VICTORIAI”号在浙江三门健跳船厂成功下水,该船长190米,宽32.26米,深18米,下水时重量接近12,000吨,是当时世界上用气囊下水的最大船舶。它的成功下水,标志着气囊下水重量突破了万吨大关。12月,江苏国裕船舶有限公司57,000吨散货船GY409也采用气囊顺利下水。2008年12月底,在江苏省泰州市长江水域,沪鑫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为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建造的一艘25,000吨半潜驳使用气囊顺利下水,该船总长140米,型宽56米,下水重量超过12,000吨,

6、创造了船舶下水重量的新纪录。在长江低水位季节能成功地创造船舶气囊下水重量的新纪录,说明这项由我国自主发明的创新技术又在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2009年10月,辽宁船舶工业园有限责任公司建造的57000吨散货船,也采用气囊顺利下水。实践证明,随着高承载力气囊的应用、新型的气囊下水专用船台和下水坡道的设计成功以及严格执行气囊下水操作规程,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50,000吨级船舶采用气囊下水是完全可行的。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从几十吨的平底船起步,逐步向大型、复杂船型、高附加值船型发展,走过了一段成功发展的道路。我国这项领先于世界水平的技术研究和实船下水辉煌业绩,引起

7、了西方发达国家同行的认同,纷纷前来我国引进这项新技术。实践证明,随着高承载力气囊的应用、新型的气囊下水专用船台和下水坡道的设计成功以及严格执行气囊下水操作规程,采取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5万吨级船2舶采用气囊下水是完全可行的。2、船舶气囊与气囊下水技术的知识产权从创新和拥有知识产权的关系看,船舶气囊下水技术是我国自主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我国气囊行业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为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仅济南昌林气囊容器厂就获得了多个有关气囊的专利,其中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1996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由中国船舶工业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